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EEK基润滑增强复合材料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聚醚酮(PEEK)是一种热稳定、化学稳定、绝缘性能优异的工程高分子材料,具有高温强度、刚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因此,PEEK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机械等领域,成为近年来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PEEK材料在高负荷、高速滑动条件下容易导致摩擦、磨损和热熔融,影响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因此,研究如何提高PEEK材料的耐磨性和润滑性是目前PEEK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PEEK基润滑增强复合材料,通过添加润滑剂和增强剂等复合增强,提高其耐磨性和润滑性能,同时考察其摩擦学性能,为PEEK材料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工业级PEEK树脂为基础,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润滑剂和增强剂,制备润滑增强复合材料。具体内容包括: 1.组成设计:根据不同润滑剂和增强剂的性能特点,设计不同的组成方案,通过试验和分析优选最佳配比。 2.制备工艺:采用注塑工艺,调整注塑工艺参数,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3.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复合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热稳定性测试、润滑性能测试和摩擦学性能测试等相关性能测试。 四、研究方法 1.材料配方设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不同润滑剂和增强剂的性能特点,确定多种方案进行比较; 2.复合材料制备:采用注塑成型方法,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按照组成方案制备PEEK基润滑增强复合材料; 3.性能测试: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热分析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设备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热稳定性测试、润滑性能测试和摩擦学性能测试等相关性能测试。 五、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预期达到以下几点成果: 1.成功制备PEEK基润滑增强复合材料,优化其组成配方和制备工艺; 2.研究所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润滑性能,提高了其在高负荷、高速滑动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3.研究所得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成果能够为各领域使用PEEK材料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六、研究难点 1.在润滑剂和增强剂的选择方面,需要平衡润滑性能和增强效果之间的矛盾,找到合适的配比方案; 2.制备过程中,需要调整注塑工艺参数,确保复合材料质量; 3.润滑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测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结论。 七、研究方案 1.第一年 设计润滑增强复合材料的配方,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和参数调整; 2.第二年 进行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和润滑性能测试等相关性能测试; 3.第三年 进行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 八、参考文献 【1】S.Shen,X.Huang,F.Peng,Synthesisofanovelpolysiloxane–micacompositeasanepoxytougheningmaterial,CompositesPartA:AppliedScienceandManufacturing,109(2018)50-57. 【2】W.Li,T.Lin,X.Xue,X.Huang,Y.Zhang,W.Lu,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BN/B4C-Al2O3compositeswithhighthermalconductivityandwearresistance,CeramicsInternational,45(2019)5488-5494. 【3】Z.Luo,J.Maillard,A.Marechal,PEEK/PTFEcomposites:Tribologicalbehaviourinairandwaterunderslidingcontactconditions,Wear,367-368(2016)166-175. 【4】Y.Zhu,Q.Li,L.Xiao,C.Lu,FrictionandwearbehaviorofPEEK-basedcompositesreinforcedbyinsituformationofWS2/MoS2heterojunctions,TribologyInternational,148(2020)106343. 【5】L.WangandP.Wang,Preparation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carbonfiber/PEEKcomposites,JournalofCompositesMaterials,38(2004)217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