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OpenStack的虚拟机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的任务书 一、任务介绍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之一。OpenStack作为开源云计算平台,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私有云、公有云等云环境中。在OpenStack中,虚拟机资源调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的效率和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云环境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本任务将围绕基于OpenStack的虚拟机资源调度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OpenStack云环境中虚拟机资源的利用率和质量,提供更好的云服务。 二、研究目标 本任务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几点: 1.分析OpenStack中虚拟机资源调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2.研究OpenStack中虚拟机资源调度的关键技术,包括算法、策略、机制等。 3.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灵活、智能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提高虚拟机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4.评估所提出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的性能和效果,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1.分析OpenStack中虚拟机资源调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分配、负载均衡、容错等方面的问题。 2.研究虚拟机资源调度的关键技术,包括: (1)资源调度算法:根据虚拟机的不同需求和优先级,选择合适的资源分配算法,实现快速、精准的资源调度。 (2)负载均衡策略:采用合适的负载均衡策略,使各个节点负载均衡,有效提高虚拟机资源的利用效率。 (3)容错机制:设计合理的容错机制,保证在节点故障或虚拟机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顶替其工作,保证整个云环境的高可用性。 3.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灵活、智能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具体包括: (1)资源分配调度模块:根据虚拟机的需求和优先级,将它们分配到合适的节点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负载均衡调度模块:根据节点的负载情况,调整虚拟机的分配,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3)容错机制调度模块:设计合理的容错机制,使在节点或虚拟机故障时可以快速恢复,保证整个云环境的高可用性。 4.评估所提出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的性能和效果,包括: (1)实验环境的构建:构建基于OpenStack云环境的虚拟机资源调度实验环境。 (2)性能指标的选取:选取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网络带宽等性能指标,评估所提出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的性能和效果。 (3)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对比实验结果,分析所提出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与现有方案的差异,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意义 本任务的研究意义如下: 1.提高OpenStack云环境中虚拟机资源的利用率和质量,提供更好的云服务。 2.促进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3.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预期成果 1.一篇基于OpenStack的虚拟机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的论文。 2.一个开源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 3.相关实验数据和分析报告。 五、研究计划 本任务的研究计划如下: 1.阶段一:文献调研和问题分析 时间:1个月 内容:调研OpenStack中虚拟机资源调度的相关问题,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 2.阶段二:虚拟机资源调度的关键技术研究 时间:2个月 内容:研究虚拟机资源调度的关键技术,包括算法、策略、机制等。 3.阶段三: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的设计和实现 时间:3个月 内容: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灵活、智能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 4.阶段四:实验与评估 时间:2个月 内容:构建实验环境,对所提出的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案进行实验和评估。 5.阶段五:论文撰写、数据分析和总结 时间:2个月 内容:撰写论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最终成果。 六、参考文献 1.Y.Xu,Y.Xu,andH.Duan,“Virtualmachineschedulingandconsolidationbasedonmulti-objectivegeneticalgorithmincloudcomputing,”JSupercomput(2014)70:2501–2521. 2.S.Khoshnevis,M.T.Alshamasin,andM.Othman,“LoadBalancingAlgorithmsinCloudEnvironments:ASurvey,”JGridComput(2016)14:217–264. 3.X.Liu,S.Lu,W.Zuo,Q.Dai,andG.R.Gao,“ResearchonVirtualMachineMigrationandResourceAllocationBasedonCloudComputing,”IntJParallelProgram(2016)44:6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