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下单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重点) 2.在对重点句段(第2自然段、第7自然段)的反复朗读中,体会托物言志散文中恰当使用欲扬先抑等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 3.通过研读第6-8自然段,学会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梳理概括寄予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在写作中学习运用。(难点)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小白杨》,听完后说说小白杨赞誉谁? 矛盾也写过一篇散文,板书课题,他赞美谁呢? 环节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学生简介作者矛盾 2.教师简介本课写作背景 预设: 1.矛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子夜》《春蚕》《夜读偶记》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既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环节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朗读课文,自主探究: 作者开篇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有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他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预设: (1)第1段、第4段、第6段、第9段都是直接抒发作者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赞美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原,赞美白杨树自身形貌不平凡(略);赞美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略)。 活动2.研读第2.3自然段,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 (1).默读第2.3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行驶在无边无垠的高原上,内心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追问: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3).提问:除了第2、3自然段,还有哪个段落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预设:1.第2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接着又觉得有一点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树时惊奇地叫了一声做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势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 2.学生回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关于长妈妈的几件事的描写也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学生围绕第7自然段作答,即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夸他是伟丈夫,先抑后扬,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 环节四.研读第6-8自然段,学习象征的手法 活动1.朗读第6-8自然段,讨论: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 2.追问: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赞美白杨树,他仅仅是赞美白杨树吗? 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个“难道”,并指导学生把每一个难道中关键词所指内容揭示出来。 4.教师补充讲解什么是象征,象征有什么作用。 5.教师补充抗日战争时期北方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将白杨树的特征与抗战精神相结合,更加深入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 环节五.作业布置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净淡雅的品格一直为世人所喜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请选择“一位君子”,使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