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 17、六国论(总第20——21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以史论政,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反对屈辱求和的、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思想; 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背诵全文; 掌握多义词“非”、“或”、“得”、“相”、“势”。 [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讲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教学过程 1、解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六国论,即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为了突出六国,宾语前置。 关于苏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洵二十七岁时,应试不中,便焚毁了过去所写的文章,发愤读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赏识。苏洵十分关心政治,他的文章,大多针对时政有感而发。 写作背景: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后称为辽)大举入侵,宋真宗认为“兵不利、战不善”,不敢抵抗,与契丹订立“澶渊之盟”,答应送给契丹“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在契丹的要挟下,结果修盟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叶三万斤。北宋统治者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是颇为相似的,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2、讲读一、二段。 文言实词:破、起、使、与、败(课后题) 力、思、弱、终、远、速、爱(课内讲) (一)1、学生讲讲词句(第一段),教者纠正。 2、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它的根据是什么? (见板书) 3、由于事实上六国并非全都赂秦,所以,作者主动设问并加以回答来堵塞漏洞,显示了论证的严密性。 4、齐读第一段,根据板书初背。 (二)1、教者讲解词句,板书多义词“思”的例句。 2、提问:本段可分几个大层次?(见板书) 3、问:这一节论述了什么问题?它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这一节剖析了韩、魏、楚三国赂秦而亡的情况,从正面论证了赂秦必亡的道理。在这一节里,作者运用史实,对第一段的“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作了充分的论述。是从赂者这方面论证了六国的破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总论点。 4、分层朗读、齐读、背诵。 板书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多义词: 大欲大患1、思厥先祖父(思考,想) 赂秦力亏固不在战强弱胜负2、蜀人追思亮(怀念) 破灭之道奉之弥繁不战已判3、弦弦掩抑声声思(思绪。sì) 侵之愈急4、今我来,雨雪霏霏(语气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析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三段。 1、多义词:远、速、终、力、爱。 2、这一段写不赂秦的国家有几种情况?作者分几层论述的? (见下板书) 3、这一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 紧扣第一段中“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来论证的,这们就使“弊在赂秦”的论据充足有力,因而,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具有无可驳驳的逻辑力量。 4、分层朗读,背诵。 二、讲读第四段。 1、这一节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此节为结论部分之一,第一句紧扣上文,用假设句正面提出自己的奖励谋臣,礼遇奇士,合力抗秦的设想,认为如果当时能够这样做,恐怕秦国就会“食之不得下咽”了。接着用转折句揭开“赂秦”的病根--“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这是点睛之笔,千锤打锣,全在这一锤定音!它照应开头的“弊在赂秦”,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句话,是直接对北当权者的进言。 2、齐读,背诵。 三、讲读第五段。 1、这一节也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它起了什么作用? 篇末点题,说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苏洵写《六国论》目的在“论”不在“史”,他是借史论政,用的方法讽谏北宋统治者对辽和西夏屈辱求和政策,希望以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为鉴戒,正如清代朱川评论此文时说的:“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 2、读、背第五段。 总结本文结构 大欲大患 赂秦力亏固不在战强弱胜负…各爱其地胜负 破灭之道奉之弥繁不战已判存亡 六国破灭(赂者)侵之愈急无使 弊在赂秦齐附于秦,终继迁灭…不附于秦 盖失强援燕用荆卿无使 不能独完始速祸焉智力孤危…刺客不行或未 (不赂者)赵诛良将战败而亡…良将犹在易量 用武不终 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论证反证结论 中心(见提示) 写法(见提示) 1、论点鲜明,中心突出,论证严密,结构完整。 2、例证,引证,对比论证。 作业做练习题。 创造思维训练 1、作者观点是全对,全错、还是部分对?为什么? ①灭六国统一天下人心所向;②秦能统一(变革);③用了连衡策略;④弊在赂秦。 (灭六国的原因,作者以偏概全。) 2、如何修改《六国论》的论点,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