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具体点的教学过程”简介 “具体点的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舞步”、“细胞”……也是师范生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 一堂课总有一些重点或难点是需要“紧拉慢唱”的; 很多时候需要精心打造10-15分钟的课。 (二)如何设计“点”的教学过程 ——体会教学过程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围绕教学目标有层次的展开,这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案例:《荷塘月色》“泻”的教学过程。 好的教学过程设计“针脚细密有致”、有过程、有节奏。 回顾“视点结构”——典型的“点”教学过程 1、点引入: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将学习的知识(技能)点的教学设计,也称为“导入”。2、点揭示:知识点(技能点)显示,定义打开(关键词讲解),举例或示范,紧扣或指向教学目标。3、点延伸:沿着关键词,扩大或加深知识点的涉及和运用范围,牵联出若干相关或相邻知识点,使知识点延展成线、成面、成体。4、能力检测:举若干紧扣中心点和关键词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判断并动口动手运用,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点评,达到教学目标。5、点回归:对学习内容(知识点)再次概括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元认知)。 2.教学内容的精选,这是设计教学过程的基本前提。 很多所谓的“教学方法、过程”的突破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突破。 这既是“视点结构”的魅力所在,也是所有优秀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所在。 学生作业评析(09汉2欧光伟、邓美霞、袁娜、莫丽宁、曾厚梅、张棫、王贵洋)学生作业例析 案例:《林黛玉进贾府》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黛玉人物形象 学生试讲: 同学们谈谈你心目中林黛玉的形象——看看书中如何写外貌的(众人眼中、王熙凤眼中的、宝玉眼中)——不同的角度来写人物的手法。 修改: 1.同学们谈心目中林黛玉的形象,注意倾听学生回答各不相同 2.看来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的,林黛玉当初一进贾府,贾府的各色人等也都对她有不同的看法(众人、王熙凤、宝玉眼中……) 3.问各人物的看法能否互换?不同的人对黛玉的看法为何有所不同呢?(比如面对同一个姑娘,婆婆的审美标准是是否丰满、健康,领导的审美是是否利索,男朋友的审美是是否温柔) 4.回应开始对大家的看法就会发现有规律的,男生眼中的黛玉多与宝玉吻合。 学生试讲实例:《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段 从一般的读者的角度来理解这段话的感情; 从写作者恩格斯的角度来理解这段话的感情; 这篇文章写出来还可能有哪些人来读?他们会如何理解这段话? 以恩格斯的身份来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著名的讲话。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有几个细节: 拉出线条、分出层次(预设好教学图式) 促进生成、梳理归纳、辅以板书(展开课堂实施) 《荷塘月色》的“泻”:展示古诗中的诸多“照”——提问:“为什么朱自清此处偏偏用‘泻’,而上述古诗用‘照’?尤其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这句流传千古的佳句。”(如果不如此比,我们说“泻”用得好,逻辑上不成立。有一天你讲“照”,也可以说朱自清用泻,王维这里用“照”好。)——联系语境,学生之间讨论探究。 提问要抓到痒处、教学过程简洁高效。这一教学过程的改变,本质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通过语境来解读。 《陈情表》:从交际入手,了解课文大概内容之后,问“李密在他所处的情境下,写此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他是如何实现这一意图的?试分析说话技巧。” 《望岳》:1.人人都说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的风格,那么这首诗真的是沉郁顿挫的吗?——为什么这首诗例外?(年轻写的,同样的登高,在百年多病的老年写的却是《登高》) 2.这首诗写的是“望岳”,不是写雨中登泰山,一路走来的美景,而是尽情的抒写登高远眺所看到的一切。究竟看到什么了? 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了教学过程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设, 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支架和催化剂。 1.教学方法的运用 例1:李卫东《陋室铭》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品味语言” 一、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二、总体谈体会 师:谁来说说读的体会? 生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给人一种闲雅的感觉。 生2:文中押韵,读来琅琅上口。 生3:第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应”,对仗工整。 三、改一改、加一加 师:这下,问题来了,紧接下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果改成与上文句式一致的句子不是更好吗?我们大家来改改看。(学生试着改写。) 生4:房不在好,有我则行。 生5:室不在华,有德则馨。2.教学手段学生作业评析(09汉2欧光伟、邓美霞、袁娜、莫丽宁、曾厚梅、张棫、王贵洋) (四)教学理念的渗透,设计教学过程的方向盘 案例:《小巷》顾城 小巷 又弯又长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一、听读,展开想象,再造诗歌的意象 老师:同学们不要翻开书,你们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