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落实
摘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营造氛围;培养意识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标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我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
一、引导情境,营造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学习“平行线”时,首先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把儿童带进这样的故事画面:一条前宽后窄的道路上飞驰着汽车,一会儿路就堵塞了。这是提问:路为什么会堵,如果你是设计师如何设计道路?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引导操作,培养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的片段: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8个。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长12分米,宽4分米)的面积,想一想如何去测量?一个学生手中只有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无法测量。怎么办呢?在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提醒学生合作去摆。而两人只有1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也不够摆满课桌,这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先讨论如何去量,然后再动手测量的情境。通过小组商讨后,有两人合作的,沿着长边和宽边分别摆一排,就能测量计算出它的面积;也有6人小组合作的,摆满桌面,再算它的面积……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引导质疑,激发合作欲望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四、引导讨论,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2.在出现重点、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①0.75÷0.5②20÷6③58.6÷11。当学生发现②、③题永远除不尽,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3.解答“开放型”问题时组织合作学习。为了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