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199789A(43)申请公布日2019.01.15(21)申请号201811211852.X(22)申请日2018.10.18(71)申请人长春工业大学地址130012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延安大街2055号(72)发明人孙建伟薛娜刘文瑞宋广生(74)专利代理机构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22206代理人李晓莉(51)Int.Cl.A61H1/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康复结构(57)摘要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康复结构,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支座Ⅰ、原动杆Ⅰ、连杆Ⅰ、手柄杆、手柄、连杆Ⅱ、原动杆Ⅱ及支座Ⅱ,机架的一端固定在支座Ⅰ上,机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支座Ⅱ上;原动杆Ⅰ的首端与支座Ⅰ转动连接,原动杆Ⅰ的尾端与连杆Ⅰ的首端转动连接,连杆Ⅰ的尾端与连杆Ⅱ的首端转动连接,连杆Ⅱ的尾端与原动杆Ⅱ的首端转动连接,原动杆Ⅱ的尾端与支座Ⅱ转动连接,手柄杆的一端与连杆Ⅰ的尾端转动连接,手柄杆的另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有转动连接均采用螺钉与螺母配合装配在一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的康复结构,其为单自由度机构,适用于多位置、任意给定设计区间,可以实现患者康复任意的运动路径。CN109199789ACN109199789A权利要求书1/1页1.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康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支座Ⅰ(2)、原动杆Ⅰ(3)、连杆Ⅰ(4)、手柄杆(5)、手柄(6)、连杆Ⅱ(7)、原动杆Ⅱ(8)及支座Ⅱ(9),所述机架(1)的一端固定在支座Ⅰ(2)上,机架(1)的另一端固定在支座Ⅱ(9)上;所述原动杆Ⅰ(3)的首端与支座Ⅰ(2)转动连接,原动杆Ⅰ(3)的尾端与连杆Ⅰ(4)的首端转动连接,连杆Ⅰ(4)的尾端与连杆Ⅱ(7)的首端转动连接,连杆Ⅱ(7)的尾端与原动杆Ⅱ(8)的首端转动连接,原动杆Ⅱ(8)的尾端与支座Ⅱ(9)转动连接,机架(1)、原动杆Ⅰ(3)、连杆Ⅰ(4)、连杆Ⅱ(7)及原动杆Ⅱ(8)形成一个闭合的结构;所述手柄杆(5)的一端与连杆Ⅰ(4)的尾端转动连接,手柄杆(5)的另一端与手柄(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康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转动连接均采用螺钉与螺母配合装配在一起实现的。2CN109199789A说明书1/2页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康复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康复结构。背景技术[0002]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脑卒中造成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功能障碍人口迅速增长。现代医学中普遍采用的运动康复、中医康复和理疗康复,都是通过治疗师临床经验制定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存在人员消耗大、康复周期长、康复效果有限等问题。康复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有望有效缓解康复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康复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仍存在机器人机械结构与人体生理结构差距较大、康复舒适性差、康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解决康复过程中康复机器人与患者之间的运动匹配性和最优康复训练路径的规划即康复资源有效利用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0003]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康复结构,本发明设计的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其为单自由度的机构,其适用于多位置、任意给定设计区间,可有效避免不同康复阶段康复运动的不匹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康复过程健康管理方法可以对患者康复过程进行实时评估和康复方案优化,保证患者康复安全,提高康复效率,实现康复资源最优配置。[0005]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Ⅰ类齿轮平面五杆机构的上肢末端导引式康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支座Ⅰ、原动杆Ⅰ、连杆Ⅰ、手柄杆、手柄、连杆Ⅱ、原动杆Ⅱ及支座Ⅱ,所述机架的一端固定在支座Ⅰ上,机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支座Ⅱ上;所述原动杆Ⅰ的首端与支座Ⅰ转动连接,原动杆Ⅰ的尾端与连杆Ⅰ的首端转动连接,连杆Ⅰ的尾端与连杆Ⅱ的首端转动连接,连杆Ⅱ的尾端与原动杆Ⅱ的首端转动连接,原动杆Ⅱ的尾端与支座Ⅱ转动连接,机架、原动杆Ⅰ、连杆Ⅰ、连杆Ⅱ及原动杆Ⅱ形成一个闭合的结构;所述手柄杆的一端与连杆Ⅰ的尾端转动连接,手柄杆的另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0006]进一步,所有转动连接均采用螺钉与螺母配合装配在一起实现的。[0007]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