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研究的中期报告 摘要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通过使用SolidWorks进行机械结构设计,使用MATLAB进行运动学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最后使用Simulink对机器人进行系统仿真。研究表明,所设计的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可以实现前进、后退、转弯和悬挂运动,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研究 Abstract 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industrialautomation,robottechnologyisalsoconstantlyadvancingandinnovating.Thisarticlemainlystudiesthedesignandsimulationofareconfigurablewheeled-armmobilerobot,includingmechanicalstructuredesign,controlsystemdesign,andkinematicanalysisoftherobot.ThemechanicalstructuredesignwascarriedoutusingSolidWorks,kinematicanalysisandcontrolsystemdesignwerecarriedoutusingMATLAB,andsystemsimulationoftherobotwascarriedoutusingSimulink.Theresearchshowsthatthereconfigurablewheeled-armmobilerobotcanachieveforward,backward,turning,andhangingmovements,andhasgoodflexibilityandversatility,providingstrongsupportforachievingindustrialproductionautomation. Keywords:reconfigurablewheeled-armmobilerobot,mechanicalstructuredesign,kinematicanalysis,controlsystemdesign,simulationresearch 1.引言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机器人,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要求,并且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主操作。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2.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采用了轮臂式结构,由轮子、臂、电机、减速器等组成。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稳定性、运动灵活性、负载能力等因素。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插图) 3.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 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采用了PID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实现了机器人的自主控制和远程控制,并且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控制。具体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插图) 4.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主要涉及机器人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可以通过使用MATLAB对机器人进行分析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5.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仿真研究 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的仿真研究可以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对机器人的运动性能、控制性能进行验证。具体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插图) 6.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成功设计了一种可重构式轮臂移动机器人,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可以实现前进、后退、转弯和悬挂运动,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为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谷邦达,姜哈利.机器人技术的进展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38(2):10-15. [2]王陈,张敏,于婷婷.可重构式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进展[J].机电工程,2019,36(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