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030300A(43)申请公布日2019.07.19(21)申请号201910415284.3(22)申请日2019.05.18(71)申请人上海智御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地址201806上海市杨浦区国泰路127弄1号楼底层101-5室(72)发明人李岳(51)Int.Cl.F16D55/40(2006.01)F16D65/097(2006.01)F16D65/14(2006.01)H02K7/102(2006.01)F16D121/04(2012.01)F16D121/14(2012.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轮毂电机用内置式制动系统(57)摘要一种轮毂电机技术领域的轮毂电机内置式制动系统,包括轮毂、外壳体、碟簧、活塞、嵌块、油腔、离合器左端板、离合器摩擦片、离合器钢片、离合器右端板,垫片、碟簧、活塞、嵌块均布置在外壳体内,离合器左端板、离合器摩擦片、离合器钢片、离合器右端板布置在内壳体的左端;活塞与四周部件组成充液刹车油腔、解除刹车油腔、备用油腔。在本发明中,当驻车制动时,仅碟簧驱动活塞右移,所有油腔均不工作;在行车制动时,充液刹车油腔内充油,充液刹车油腔与碟簧一起驱动活塞右移;在行车时,解除刹车油腔充油,推动活塞左移。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巧妙,制动可靠,既节省空间又能满足行、驻车双路径一体化的高难度技术指标。CN110030300ACN11003030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轮毂电机用内置式制动系统,包括轮毂(1)、外壳体(2)、内壳体(3),外壳体(2)、内壳体(3)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级减速器内齿(4)、二级减速器内齿(5)、垫片(6)、碟簧(7)、活塞(8)、嵌块(9)、挡圈(10)、O型圈(11)、充液刹车油腔(12)、解除刹车油腔(13)、备用油腔(14)、离合器左端板(15)、离合器摩擦片(16)、离合器钢片(17)、离合器右端板(18),一级减速器内齿(4)、二级减速器内齿(5)均布置在内壳体(3)的内壁面,一级减速器内齿(4)位于内壳体(3)的右端,二级减速器内齿(5)位于内壳体(3)的中间;垫片(6)、碟簧(7)、活塞(8)、嵌块(9)、挡圈(10)均布置在外壳体(2)内,垫片(6)、碟簧(7)依次布置在活塞(8)的左侧,嵌块(9)、挡圈(10)依次布置在活塞(8)的右外侧,活塞(8)、嵌块(9)的内侧外侧均布置O型圈(11),活塞(8)左外侧与外壳体(2)之间的腔体组成充液刹车油腔(12),活塞(8)右外侧与嵌块(9)之间的腔体组成解除刹车油腔(13),活塞(8)与碟簧(7)之间的腔体组成备用油腔(14);离合器左端板(15)、离合器摩擦片(16)、离合器钢片(17)、离合器右端板(18)布置在内壳体(3)的左端,离合器摩擦片(16)、离合器钢片(17)布置在离合器左端板(15)、离合器右端板(18)之间;离合器左端板(15)、离合器钢片(17)、离合器右端板(18)的外侧边缘均布置有轮齿,离合器摩擦片(16)的内侧边缘布置有轮齿,内壳体(3)内侧左端也布置有内齿,离合器左端板(15)、离合器钢片(17)、离合器右端板(18)的外侧边缘的轮齿与内壳体(3)内侧左端的内齿相匹配;轮毂(1)与离合器左端板(15)、离合器摩擦片(16)、离合器钢片(17)、离合器右端板(18)接触处布置有花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用内置式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6)、碟簧(7)、活塞(8)、嵌块(9)的纵截面均为圆环结构,活塞(8)的横截面为“土”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电机用内置式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摩擦片(16)、离合器钢片(17)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电机用内置式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为湿式离合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电机用内置式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速器内齿(4)、二级减速器内齿(5)分别与一级减速器总成、二级减速器总成相匹配。2CN110030300A说明书1/3页轮毂电机用内置式制动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轮毂电机技术领域的制动系统,特别是一种既节省空间又能满足行、驻车双路径一体化的轮毂电机用内置式制动系统。背景技术[0002]轮毂电机技术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技术在矿山运输车等领域得到应用。而对于乘用车所用的轮毂电机,日系厂商对于此项技术研发开展较早,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包括通用、丰田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也都对该技术有所涉足。[0003]我国国内对于轮毂电机的研究多集中于高校,产品均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