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181515A(43)申请公布日2019.08.30(21)申请号201910496139.2(22)申请日2019.06.10(71)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地址310014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六区潮王路18号(72)发明人张立彬林邦扬陈教料胥芳谭大鹏(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代理人王利强(51)Int.Cl.B25J9/16(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双机械臂协同装配作业路径规划方法(57)摘要一种双机械臂协同装配作业路径规划方法,建立双机械臂作业的运动学模型与动力学模型;设定初始参数,进行初始采样,计算树节点距离采样点的距离,找到最近的树节点作为父节点;如果不发生碰撞则加入候选采样点;计算采样点的势能,根据势能的倒数进行轮盘赌选择得到采样点;将代价小于r的点加入重连接点中,计算采样点与各重连接点连接而组成的路径的代价,选择最短代价的连接方式确定采样点的连接父节点;选择代价最低的连接方式重新确立节点的父子关系;当采样点与目标点的势能差小于h时用目标点替换采样点,完成随机树;根据随机树的节点父子关系确定规划路径。本发明可以规划出末端运动距离短、作业时间短、机械臂能耗低的高质量路径。CN110181515ACN110181515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双机械臂协同装配作业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双机械臂作业的运动学模型与动力学模型:式中:Q为关节位置,为机械臂m的第i关节在双臂坐标系下的坐标,为机械臂m的第i关节在机械臂m的坐标系下的坐标,Pm为机械臂m的坐标系到双臂坐标系的转换矩阵,Ri为关节i的状态矩阵,THi为关节i到基坐标的转换矩阵,Ai为关节i与关节i-1的坐标系转换矩阵,ci,si,∝i,di为机械臂第i关节的D-H参数,q为机器人关节位置向量,为关节速度向量,为关节加速度向量,M(q)为机器人的质量矩阵,为关节离心力和科式力,τ为关节控制力矩,τfric为关节摩擦力矩,τmotor为关节电机的惯性力矩;步骤2:设定初始参数,包括双机械臂起始位姿q_start,目标位姿q_goal,初始路径随机树tree,初始采样概率p,采样上限k,初始采样步长d_q,单次候选采样点数n,重连接代价r,碰撞距离dlim,最终位置势能误差h;步骤3:根据公式(7)进行初始采样:式中:qrandj为关节j的采样角度,qjmin为关节j的最小转角,qjmax为关节j的最大转角,pj为随机概率,p为采样概率,为目标位置关节j的转角;步骤4:计算树节点距离采样点的距离,找到最近的树节点q_near作为父节点;步骤5:根据公式(8)扩展节点得到子节点,判断子节点是否碰撞,如果不发生碰撞则加入候选采样点;式中:qj为得到的采样点的关节j角度,qnearj为父节点的关节j角度;步骤6:根据公式(9)-(12)计算采样点的势能:U(i)=Fatt(i)+Frepout(i)+Frepin(i)(9)Fatt(i)=ε(gi-ggoal)(10)2CN110181515A权利要求书2/2页式中:U(i)为节点i的势能,Fatt(i)为节点i的引力势能,Frepout(i)为节点i与外界的斥力势能,Frepin(i)为节点i内部位姿产生的斥力势能,ε为引力比例系数,gi为节点i的机械臂末端位置,ggoal为目标位置的机械臂末端位置,τ为斥力比例系数,gij为节点i的关节j的位置,map为外部障碍物的包围盒中心,dmap为外部障碍物距离关节j的距离,dlim为最小碰撞距离,dout为外部斥力边界,gijm为机械臂m在节点i处关节j的坐标,drobot为两个机械臂之间的最短距离,din为内部斥力边界;步骤7:根据公式(13)修改采样步长,根据公式(14)修改采样概率;式中:∝与β为步长与概率调整系数,用来调整自适应的采样步长与采样概率。步骤8:重复采样过程,直到采样候选点数达到n;步骤9:根据势能的倒数进行轮盘赌选择,得到采样点q_new;步骤10:根据公式(15)-(19)计算树上各节点到q_new的代价,将代价小于r的点加入重连接点中,计算q_new与各重连接点连接而组成的路径的代价,选择最短代价的连接方式,确定q_new的连接父节点;C(gi,gj)=WqCq(qi,qj)+WTCT(Ti,Tj)+WECE(Ei,Ej)(14)式中:C代表总代价,Cq代表关节角变化代价,CT代表末端速度代价,CE代表能耗代价,W表示三者权重,costqi,j代表从第i个节点向第j个节点拓展的关节角代价,用与原节点相应代价的比值来统一代价标准,qi,j为从第i个节点向第j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