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晕厥医学知识培训T-LOC判断流程误诊病理生理分类反射性晕厥(神经介导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情绪异常或直立位诱发,之前常伴随自主神经激活的表现(大汗、苍白、恶心) 情境性晕厥 与一些特殊情境相关,如排尿、运动后晕厥 颈动脉窦性晕厥 颈动脉窦按摩(CSM)可确诊 非典型性晕厥 诱因不明,症状不典型。 诊断:基于除外已知晕厥的病因(无器质性心脏病)和直立倾斜试验的可重复性 心源性晕厥器质性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缺血 心肌疾病肥厚性心肌病 心房粘液瘤 心包疾病/压塞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其他: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高压直立性低血压/不耐受综合征初始OH 指站立即刻血压降低>40mmHg,然后自发、快速恢复至正常,低血压和症状持续时间较短<30s 延迟(进展性)OH 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主要与年龄相关的代偿反射损害有关 原发性自主神经异常性晕厥 单纯自主神经衰竭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合并自主神经衰竭 路易体痴呆 神经介导晕厥为最常见类型,是年轻人群晕厥最常见的原因 心源性晕厥是导致晕厥的第二位原因,住院老年患者心源性晕厥发生率较高 小于40岁的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导致的晕厥较为少见 晕厥在普通人群中常见,首次报告晕厥事件年龄在10-30岁 15岁左右晕厥发生率最高,女性和男性分别为47%和31%T-LOC患者初始评价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包括卧立位血压)和ECG 在此基础上进行下列检查: >40岁患者进行CSM 既往心脏病史或提示器质性心脏病或心源性晕厥患者应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怀疑心律失常晕厥时应即刻ECG监测 与站立相关或怀疑反射介导晕厥时应进行直立性激发试验(卧位至立位直立性试验和/或直立倾斜试验) 非晕厥性T-LOC应进行其他检查,如神经系统评价或血液相关检查初始评价应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是否为晕厥事件? 病因是否已经明确? 是否存在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高危因素?疑似T-LOC患者诊断流程诊断是否自发、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患者是否失去自我控制或肌紧张消失? 如果以上问题均明确,则晕厥可能性极大。如果≥1个不具备,要首先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LOC 23-50%患者经过初始评价能够明确病因。 注意询问关于病因的相关临床资料 包括晕厥发作前的情况(体位、活动等) 发作起始的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大汗等)、目击者看到的情况 发作结束时情况(胸痛、大小便失禁等) 患者的背景资料(SCD家族史、既往病史、药物使用) 很多情况下,需要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实验心脏超声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运动激发试验 心导管检查 精神疾病(状态)评价 神经系统检查颈动脉窦按摩(CSM)直立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ECG监测(有创和无创)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三磷酸腺苷(ATP)实验超声心动图其他检查治疗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和不耐受综合征弹力袜和PCM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米多君(5–20mg,每日三次)为慢性自主神经异常者首选药物,但并不是治愈,也不是对所有患者有效,但对部分患者很有效 部分患者对氟氢可的松(0.1–0.3mg,每日一次)亦有效 心律失常性晕厥器质性心脏病相关晕厥急性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如肺栓塞、心肌梗死或心包填塞,应针对病理生理过程进行处理 肥厚性心肌病(合并或不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应针对其心律失常进行相应处理,多数这类患者应植入ICD SCD高危患者不能解释的晕厥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 有当前指南推荐植入ICD指征患者,无论是否与晕厥相关,均应植入ICD 肥厚性心肌病 近期发生的不能解释晕厥(<6个月)是SCD的主要危险因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D) 大约1/3ARVC/D患者有晕厥史,建议植入ICD 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 缺乏其他晕厥的病因,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不能除外时应考虑ICD 预后(危险分层)预后差与基础疾病相关,而不是晕厥本身 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为SCD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年轻个体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考虑为神经介导反射晕厥,预后较好 患者高危的因素:异常ECG、心衰史、室性心律失常史、缺乏前驱症状、卧位时晕厥、应激时晕厥和年龄>65岁。 晕厥发生的次数是预测其复发的最佳指标,如诊断不明、低风险及年龄>40岁、曾有1~2次晕厥发作史者,其复发率分别为15%(1年内)和20%(2内);3次晕厥史复发率36%(1年)和42%(2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