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摘要:随着课改教学的深入,教师仅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学要求。探索如何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目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本文从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抓住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选择性注意培养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说明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选择性注意;兴趣;乐学;会学; 新课改强调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表现出一种“走捷径”的形式。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学会”而不是“会学”的特点。生物课程内容标准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习的重心定位在“学会”学习,而不再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出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够创新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和谐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1.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教学手段,把枯燥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动感声像的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个学生感到安全、宽容、信任的有利于自主发展的学习环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减少焦虑,敢于冒险。遇到学生发生差错和意外情况时,教师不要采取回避的态度,或是把学生毫不客气地训诉一顿,而是给予宽容与鼓励。 第四,承认学生有差异,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例如,有些学生对生物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可安排他们进入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有些学生对生物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教师应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做调查研究;有些学生对生物概念和规律感兴趣,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二、抓住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作用 过去的教科书仅是知识的载体,是供老师传授知识的文字资料,教材编写从指导思想上不是考虑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新课标》明确提出“教科书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教材中,设置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栏目和内容,如“本节聚焦”“相关信息”“与生活的联系”“生物资料卡”“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等,从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十分注重情景创设,比如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一章“走进细胞”章节前言中例举细胞研究的成果:植物组织培养、克隆动物、转基因产物和干细胞移植等。引起学生对这一内容学习的兴趣。 第二,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教科书中常常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来引入问题,每一节正文之前都有一个“问题探讨”的内容,如sars等。从而吸引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第三,从设计学生活动出发,让学生在经历活动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学生的活动。 第四,从设计实验探究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兴趣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利用教科书中引入了许多中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以趣味吸引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三、运用选择性注意培养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一,圈点勾画,增强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例如我们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标出概念,定理的关键词,画出结论性语句,在疑点处打问号,在重点处打星号,标注相关概念的异同点等。 第二,读书笔记,维持重要信息的持久性。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做笔记都有利于维持对重要信息的注意,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