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颈动脉彩超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73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并设立43例无高血压、无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史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平均速度、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脑梗死组发现55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5.3%。患病组颈动脉IMT[(1.25±0.33)mm]和对照组IMT[(0.62±0.1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脂质型为主说明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颈动脉彩超;老年脑梗死;粥样斑块[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069-02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选择2006年3月~2007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经或诊断为脑梗死的73例患者为脑梗死组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经CT和(或)MRI确诊。另选55例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史的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均具有可比性。1.2仪器与方法采用美国LOGIQ500美国HP4500彩超诊断仪线阵式探头探头频率7.5MHz依次检查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及颈外动脉颅外段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cm、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起始段1cm处后壁中膜厚度(IMT)测量3次取平均值。正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2结果2.1两组IMT比较73例脑梗死患者组与55例对照组IMT分别为脑梗死组IMT(1.25±0.33)mm和对照组IMT(0.62±0.1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特征73例脑梗死患者中有55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5.3%双侧颈动脉斑块总数为102个且以脂质型斑块为主(63例占61.8%)表面多呈不规则、溃疡型。对照组55例中有9例(16.4%)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表现为内膜粗糙。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2.3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梗塞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RI)有明显差异。见表2。表2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与脑梗死组比较*P<0.05**P<0.013讨论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狭窄或堵塞而引起局部脑血流的减少或中断引起该动脉供区的缺血缺氧继而发生脑血管内膜损伤、脑组织坏死。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而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2]。以往认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降低严重颈动脉狭窄(70%~99%)患者随访期间脑梗死发生率和病死率[3]。本文显示脑梗死患者IMT显著高于对照组支持IMT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标志与文献报道相一致[4]。Kitamura等报道颈内动脉存在粥样斑块(≥1.5mm)发生脑梗死危险是颈内动脉不伴粥样斑块的3倍存在非钙化斑块以及斑块表面不规则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增加。Troyer等[2]报道表面严重不规则的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相关。本文显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59.2%)和表面不规则斑块为主。提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类型是导致脑梗死的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的慢性疾病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累及最多[5]。多数学者认为弱回声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6-7]。本组结果与之基本一致说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中含有较多的脂质或炎性细胞而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较少在血流切应力作用下易破溃引起斑块内出血或形成溃疡以致血栓形成。而硬斑表面覆以较厚的纤维膜不易破溃脱落因此发生脑梗死的机会较少。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P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