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观察与应用作者单位:810000青海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马彩虹【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超声脑梗死是导致人类残疾或死亡的高危因素现已成为中老年人重要的致死病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超声检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1]。本研究通过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6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2月~200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德脑梗死患者66例作为病变组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均无糖尿病及明确的冠心病史肝肾功能正常男36例女30例年龄52~72岁平均62岁。同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除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男34例女32例年龄50~68岁平均59岁。1.2仪器和方法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MHz。由同一位超声医师完成颈动脉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头偏向检查对侧采用纵横两个切面依次观察颈总动脉及分叉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颅外段。检测指标:(1)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2)颈动脉及其分支的内中膜形态、回声及厚度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特点正常颈动脉管壁呈典型的“双线征”即两条平行的带状强回声被一条带状低回声分离距离为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enssIMT)IMT≥1.1mm为增厚;IMT≥1.2mm为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超声分型依据超声形态上的表现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4种。从超声表现看扁平斑为局部隆起或弥漫性增厚呈较均匀的低回声;软斑为局限性突入管腔显示不同强度的混合性回声或均匀的弱回声表面有连续的回声轮廓及光滑的纤维帽;硬斑系由于斑块内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或较明显的声衰减;混合斑超声表现回声不均匀即斑块内有20%以上面积的回声与其余斑块回声相差两个或以上的回声级[2]。(3)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情况;(4)若存在狭窄用脉冲多普勒观察颈动脉狭窄部位血液动力学情况。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2结果2.1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病例组66例有57例检出硬化斑块61处斑块检出率为86.4%对照组66例有11例检出硬化斑块12处斑块检出率为16.7%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颈动脉不同部位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硬化斑块主要发生在动脉分叉处约占64%显著高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发现3例管腔狭窄50%。2.3从斑块特征看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扁平斑最多见。见表1及图1。表1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态特征参数比较n(%)3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基本病因。研究发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虽然动脉硬化尚未发展为动脉狭窄而直接影响脑供血但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加[3]。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缺血发作有显著相关性而且斑块体积增大后期发生神经损害事件的危险性亦增加[4]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因素。本组观察发现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为86.4%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16.7%)这与文献报道[5]结果相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动脉分叉、起始、弯曲及转向等影响血液层流的部位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内膜。由于其解剖特点血流缓慢涡流形成容易损伤内膜继之高密度乳糜微粒及脂蛋白聚集于这些粗糙区域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分叉处最为常见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这一点[6]。本组观察也显示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率为64%远高于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斑块的数量和性质随发病年龄、病情和病程逐渐演变。本研究病变组粥样硬化斑块以扁平斑、软斑及硬斑为多见国外文献报道91%的局灶性脑卒中和76%的TIA患者颈动脉管腔狭窄>50%[7]。而本研究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