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6 七下科学3.7压强(第三课时)液体的压强 滨海中学:董淑娴 2016.5.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以及压强的大小跟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2)能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 (3)能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亲身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存在的疑问。 (2)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锻炼观察、实验、思考、分析、归纳、语言表达的能力。 (3)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加强了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亲身体验了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和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实验活动,懂得了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分工合作的意义。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通过“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学习,充分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重点: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亲身体验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难点: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影响因素以及“深度”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注意力集中,一起欣赏一段令人惊奇的视频。” 师生共同:欣赏师生课外共同完成的“裂桶实验”。 教师:“刚刚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几个同学站在装满水的木桶上没有把木桶压破,而一盆水竟然就可以把木桶撑破。那么,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学生:说出各自对“裂桶实验”的解释,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相互质疑并解释对方的回答。 教师:对比“几个同学”和“一盆水”,引导学生的回答。“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液体的压强’。 2.新课交流 教师:“液体和固体不同的是:液体具有流动性,我们需要使用容器来盛放。那么,盛放液体的容器会收到液体的压强吗?”展示自制教具——底部和侧壁用橡皮膜封住的容器。演示: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会产生压强。 学生:先观察橡皮膜的初始形状,再观察不断倒入水后的形状变化,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第一大题。最后得出结论: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会产生压强,而且压强随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向各个方向都会产生压强,……。 教师:“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会产生压强,那么,水内部自身会不会产生压强呢?”出示自制教具——底部用橡皮膜封住的长颈漏斗,说明使用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橡皮膜向内凹进,深入水中越深,凹进效果越明显。得出结论:水内部存在压强,而且水越深,压强越大。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会产生压强,水内部也存在压强,而且水越深,压强越大。请同学们思考:水为什么会产生压强呢?” 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完善:因为水受到重力作用,水具有流动性。 教师:“同学们,继续思考一个关联的问题:其它的液体有压强吗?” 学生:“有。因为,其他液体也同样具有重力和流动性。” 教师:“刚刚我们用橡皮膜的形状变化来表示液体的压强,有没有一种仪器可以更直观形象的表示液体的压强呢?” 学生:“压强计”。根据课前预习完成“学习任务单”第二大题——指出压强计的各部分结构,描述压强计的原理,并交流。 教师:介绍压强计的使用方法,突出压强计的工作原理。 学生:体验压强计的使用以及原理。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使用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按照探究的步骤,强调“控制变量法”。通过实体教具——装有部分有色液体的塑料瓶,一边演示一边画图,对比“长度”和“高度”,突破“深度”这一难点。 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方向的关系。”和“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密度的关系。”,使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活动过程,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存在的疑问。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锻炼观察、实验、填表、思考、分析、归纳、语言表达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体会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分工合作的意义。(突出重点) 3.交流新知 师生共同:梳理所获新知识。 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并具有流动性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液体的压强特点3.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大小:只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测量仪器:压强计 4.学以致用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不同难度的习题,并能解释原因。以此检验学习效率。(附“学习任务单”) (2)通过“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学习,充分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能够解释“潜水员在水下工作需要穿潜水服”和“深海生活的带鱼一旦上岸就会死亡”的原因。 5.课后延续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