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第一节元前期杂剧作家作品 一、白朴 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和马致远是王实甫之外,以文采见长的作家。白朴作杂剧15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和《东墙记》等3种。他的杂剧,主要以历史传说和爱情故事为内容。 (一)《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其主题在诗的小序中明言为“止淫奔”,是为道德教化而作的。《墙》的主题与白居易原诗相背,是热情赞美男女间的自由结合,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 与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并称为元代的四大爱情剧 1、李千金 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勇敢地同封建礼教作斗争的妇女形象。 (1)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 (2)刚强不屈 (3)泼辣 李千金和崔莺莺性格有何不同: 李千金和崔莺莺都是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小姐,都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并为之进行了反抗斗争。但两人性格有异:莺莺温柔、矜持,性格内向;李千金则豪爽率直、果敢刚强,泼辣奔放。李千金在对爱情幸福的追求中,大胆主动,没有崔莺莺那种犹豫顾虑和忸怩之态;敢于无媒自聘,弃家私奔,敢于与封建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用卓文君私奔之事来证明自主婚姻的合理性。她对屈服于封建压力的丈夫也予以严正谴责。李千金的形象带有市井女子的特征,而崔莺莺更多贵族小姐的气质。但李千金的形象不如莺莺的形象丰满。《西厢记》对莺莺性格的刻画更细腻、更深刻、更合理,也更有典型意义 2、思想意义 积极意义:歌颂了李千金与裴少俊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 局限:剧作还是以门当户对、父母之命解决问题。夫妻团圆,自由结合竟跟封建礼教一致,这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也体现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 (二)《梧桐雨》 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 “梧桐雨”的意象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二、马致远《汉宫秋》(《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末本戏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马致远号东篱,取自“采菊东篱下”,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大都人。《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梦汉宫秋》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昭君出塞”的故事,是一出以假定历史为背景的宫廷爱情悲剧。 题材的创新 (一)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 (二)把王昭君主动远嫁改为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最后昭君被迫和番。 (三)把毛延寿的结局处理为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却被匈奴押送汉朝斩杀。 (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 (五)把昭君嫁至匈奴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 创新的进步意义: 表现在昭君自杀后,番邦对汉的和好,再现出民族和睦的愿望。《汉宫秋》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民族压迫,歌颂民族气节的主题,在元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局限性: 作家没有真正理解历史上汉朝和亲的意义,所以对汉元帝过于同情和美化。剧作中把两人处理成为一对一见倾心的爱侣,同时又显示出作者的灰颓:在昭君,才得恩宠,而骤成死别,见红颜之薄命;在元帝,尊为天子,而难保身家,知富贵之无常。作者流露出了极浓的感伤情调,代表了元代知识分子普遍的思想倾向,也是值得注意的 《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全剧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并以浓烈的抒情见长。 《汉宫秋》以“琵琶”和“雁”的意象为线索贯穿全剧,更增加了此剧的悲凉气氛,汉元帝与昭君的初见,即以琵琶为契机,以后的每次幸事都以琵琶为号,最后惨别,也以琵琶作结;而雁的意象“雁口”、“雁叫”、“雁声”等意象贯穿全剧,结尾以呀呀的雁叫声,使全剧笼罩了灰暗荒漠的气氛,更显示出北方之地特有的苍凉。这种表现方式既使全剧结构紧凑,也使全剧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为南、北观众所乐于接受 三、康进之《李逵负荆》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一部,《李》与《水浒传》第73回的后半回大致相同。这也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与《水》故事相符的一个剧本。 这是一出用误会法构成的喜剧。这部戏直接影响了小说《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的塑造。 李逵的性格特征: 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以及对梁山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核心。 既天真憨厚,又粗鲁莽撞,既正直豪爽,又暴躁轻信,在粗豪中显妩媚,于狡黠中见淳朴。 四、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壮感人的历史剧) 是一部悲壮感人的历史剧。作品是根据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所载历史传说创作而成。 全剧围绕着“搜孤”和“救孤”的矛盾,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 1、思想意义:歌颂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表达了一种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