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伟光中心小学徐红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学课上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形成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无穷乐趣。下面就以《声音的产生》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课的开始,老师利用所熟悉的声音提出问题,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此时学生会有很多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及时疏理出要研究的目标,导出新课。这样的目的是声音是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听得到的自然现象,学生比较熟悉,所以谈话导入新课非常有效。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多角度、多方法、多种物体探求出的声音怎样产生打下基础。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假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1.启发学生让实验桌上的物体发声,不局限于桌上的几件物体,指一生演示(用橡皮筋套文具盒),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引出“振动”一词,接着再让第二生上前演示,其他物体发声,观察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3.由结论引发争议,小组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来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大胆想象,勇于探索,自主学习。 三、验证结论,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 各小组根据计划,进行实验。学生的计划在实验中并不一定都可行,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的时侯,老师应适时指导。教师抓住有液体或气体发声的例子指生上前演示证明液体、气体发声也要振动。这一部分的设计改变了课本中只用气体实验来验证的过程,把液体实验移到第三部分验证结论中,这样让学生很自然地按气、液、固三态来分析物体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四、质疑问难,进一步验证探究结论 为了确保结论的可靠性,设计一个“反面”验证的实验,让物体的振动立即停止,声音会怎样?生独自来尝试一下,然后谈观察到的现象。这样是为了更进一步验证“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五、巩固训练,遵循探究式的原则验证结论的准确性。 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关物体发声的实例吗?这样选择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习题,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归纳总结,积极评价,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并进行自评,课后让学生利用“声音产生”原理自己构思一个小发明、创造。 “探究性学习”既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