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 单位: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姓名:侯香花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生活数学、信息技术、算法多样化等一系列新名词,这些都体现出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恰恰要儿童发挥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而探究性教学体现的则是“鸳鸯既要绣出,金针亦须度尽”。这一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在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这一创设既非常精彩的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又有机地创造了一个问题探究的情境,使孩子们在这种情境下,真的能“探”起来,真的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些思考和想法真的是他们需要,真正把学生至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之上,使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之下,进行充分的辨析和讨论,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地数学思考,在感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这种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中,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让学生多“动” 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也在对探究性学生活动进行着不断的尝试,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用实物描圆和圆规画圆,然后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下来,通过动手折纸的实践活动,发现折痕同样长,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观感知了圆心和直径,然后再看书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弄清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及特征进行了探究。当时我觉得自己的设计天衣无缝,整节课学生的探究氛围很浓,但是现在想起来,每个探究活动都是我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为我不敢放手,我怕放得太开了,学生就会成了“探险家”,探险的路上会遇到哪些危险?我是否能处理得了?他们迷路了,我还能否把他们找回来?等等的问题。细细想来,学生经历的这些探究活动,只是单纯获得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并没有产生探索的需求,更谈不上获得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了。 二、让学生多“说” 多“说”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象的束缚,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说的内容和说的形式,如采用听后学着说、个别说、集体说、同桌说、邻座小议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通过这种交流,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让学生多“想” 多“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应该服务于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研究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我请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事可以用加、减法来算一算?课后我请学生把他们的想法用图画画在纸上,第二天让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们的兴致很高,第二天都很主动的进行汇报。有的学生画的是妈妈买来5个桃子,爸爸不知道也买了4个,一共有9个桃子。有的画的是自己先画了2幅图画,又画了一幅,一共是3幅。还有的是我有5支铅笔,用了一支,还有4支,各式各样,什么内容都有。学生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进而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四、让学生多“看” 所谓让学生多“看”,并不是让学生当观众,看老师如何表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主动地构建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教学中多提供观察的机会,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让他们通过观察找出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性的东西,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表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竖着看,你发现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例如:教学《分类》时,利用课件创设了一系列活动。首先由“帮助小朋友在凌乱的房间里找东西”,引出分类;然后在“帮住在水中的小动物找家”,及动手活动“给定的交通工具应行驶在哪儿”,使学生理解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同一性;在“水果、蔬菜”的分类中,使学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