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本算法语句知识要点分析 1.输入语句 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input(“提示内容”) 要求: (1)输入语句要求输入的值是具体的常量; (2)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的是什么信息,必须加双引号,提示内容“原原本本”的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要用分号隔开; (3)Scilab的输入语句“input”,不仅可输入数值,也可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如x=input(“Whatisyourname”,“string”)//输入你的名字,//string代表输入字符型变量。程序运行时,屏幕上显示“Whatisyourname”,此时需要我们人工输入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赋给变量x。上述语句中的“string”的作用是表示我们需要输入的是字符型变量,不在屏幕上显示。如果什么也不写,默认需要输入的是数字。如a=input(“a=”) 2.输出语句 输出语言的一般格式:print(%io(2),表达式) 功能:实现算法输出信息(表达式) 3.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名=表达式 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 作用: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 要求: (1)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常量、变量或含变量的运算式。如:2=x是错误的; (2)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如“A=B”与“B=A”的含义及运行结果是不同的,如x=5是对的,5=x是错的,A+B=C是错的,C=A+B是对的。 (3)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如 这是实现不了的。在赋值号右边表达式中每一个变量的值必须事先赋给确定的值。在一个赋值语句中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不能出现两个或以上的“=”。但对于同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4.条件语句:处理条件分支逻辑结构的算法语句,叫做条件语句。 其一般格式是: 说明:在“IF—ELSE”语句中,“表达式”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IF—ELSE”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则执行后面的“语句1”;若不符合条件,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5.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在程序处理中,经常需要对一条或一组语句重复执行多次,以最终完成某项任务,这就是循环的概念,例如统计所有考生的成绩总分需要一个人一个人地叠加计算;寻找一批数据中的某一个,需要逐个地鉴别;这类处理的一个特点是对不同的运算对象进行若干次的相同的运算或处理,这种处理模式在程序设计中是用循环结构来实现的。 在Scilab程序语言中提供了两种循环语句,for循环和while循环。 (1)循环语句的格式: ①for循环,for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其中循环变量一般是用于控制算法中循环次数的变量,起计数的作用,它有初值和终值,是循环开始和结束时循环变量的值,步长是指循环变量每次增加的值,当初值和终值相同但步长不同时,循环的次数也不相同,若步长为1,则它可以省略不写,但其他值必须写,不能省略。 循环体是指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end的作用是控制结束一次循环,开始下一次新的循环。 ②while循环,while循环的一般格式是 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循环语句,首先是对表达式进行判断,如果表达式为真,则执行循环体,每次开始执行循环体之前,都要判断表达式是否为真,这样重复执行,一直到表达式为假时,就结束循环体,转向其他语句。 (2)循环语句的应用:循环语句主要用来处理算法中的循环结构,在处理一些需要有规律地重复计算问题,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及其他问题时常常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用for循环编写程序时要注意设定好循环变量的初值、步长和终值,避免出现多一次循环或少一次循环的情况;用while循环编写程序时,一定要注意表达式的写法,当表达式为真时执行循环体,表达式为假时结束循环,以防出现所要判断的表达式正好相反的错误。 6.等值算法:用等值算法求两个HYPERLINK"http://baike.12edu.cn/baikehtml/Lemmaa0b4b38e809b4549b44adde1.html"正HYPERLINK"http://baike.12edu.cn/baikehtml/Lemmac7d9cc5d57c1430cb65284b0.html"整数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与算法设计。 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差与较小的数比较,用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继续上述的操作(大数减小数),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那么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算法被称作“更相减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