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交网站用户的准社会交往研究 ——以开心网、人人网媒介名人页面为例 社交网站用户的准社会交往研究 ——以开心网、人人网媒介名人页面为例 刘于思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30072 E-mail:lys_410@163.com 摘要:准社会交往是一种媒介中的人物取代了现实交流对象的交往现象。近年来,社交 网站的发展为其用户与媒介名人之间的准社会交往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 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通过对开心网和人人网(原校内网)两大社交网站318名用户的问卷调 查,探求社交网站用户的媒介使用、人格特质及人口变量对其准社会交往程度的影响。调查发 现,社交网站用户对社交网站和传统媒体的准社会交往使用、归属需要、独处经验、依恋风格、 年龄及教育程度可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其与媒介名人在友谊、接近和移情三个层面上的准社会交 往程度,其中社交网站的准社会交往使用预测力最强,归属需要次之。这一发现为认识和解释 社交网站用户的准社会交往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准社会交往社交网站媒介使用人格特质 1 社交网站用户的准社会交往研究 ——以开心网、人人网媒介名人页面为例 社交网站用户的准社会交往研究 ——以开心网、人人网媒介名人页面为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从2005年底起,社交网站(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在中国大陆迅猛发展。时至今日, 社交网站已成为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视频播放之后的重要网络平台之一。根据2009年9月7 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中国网站排名(http://www.chinarank.org.cn)显示,在综合网站排名 中,开心网(http://www.kaixin001.com)和人人网(原校内网)(http://www.renren.com)分别 以44246人/百万人和39226人/百万人的一周平均日流量居于第13位和第15位。 2009年5月开始,若干媒介名人陆续进驻开心网和人人网(原校内网),其中包括歌手、 主持人、模特、体育明星、演员等。社交网站用户可以通过与这些媒介名人成为好友或粉丝的 方式,以留言、分享、赠送礼物、发送消息、参与游戏等形式,在社交网站上与媒介名人产生 朋友一般的交往行为,这是准社会交往在新媒介条件下的一种具体体现。 准社会交往(parasocialinteraction,PSI),也称准社会互动、拟社会交往等,是一种“媒介 中的人物或者媒介名人取代了现实的交流对象”的交往现象(Horton&Wohl,1956)。虽然随着 计算机科技为基础的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站的互动能力在不断增强,由单项系统变为双向 系统,为社交网站用户创造了与媒介名人进行平等的社会交往的可能性,但媒介名人特有的权 限和经纪方式造成了其对社交网站普通注册用户互动行为的不对等,这种“互动”依然是单向的 发布——浏览——反馈模式,缺少媒介名人与社交网站用户真正的同步交流。可见,社交网站 用户与媒介名人的交往仍旧是一种准社会交往,而非在Web2.0条件下可以实现的真正的社会交 往。尽管如此,社交网站用户依然坚持着这种准社会交往,这一点从人人网上已故歌手迈克尔·杰 克逊的公共主页的留言量便可窥一斑。 如果说,从前准社会交往被视作一种低级的虚假关系,或是一种“老弱病残”者用来替代真 实社会关系的可悲行为,那么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准社会关系则更多地被看成一种更加可以接 受的关系,一种“远距离的亲密”,一种以与媒介名人之间建立特殊的人际交往为形式的虚拟友 情(Cohen,2004)。那么,社交网站是否引发了用户对媒介名人的准社会交往?社交网站作为 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对其使用是否影响了用户的准社会交往程度?准社会交往与社交网站用户 在现实社会交往中的人格特质有无关联?以上都是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回答的问题和研究的目 的所在。 二、文献探讨 (一)受众研究视角下的准社会交往 自从传播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开始发展之日起,“受众”作为传播简单线性模式的“5W” 之一,一直是勾连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媒介渠道与传播效果等其它几个范畴的核心领域。伴 随着全球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科范式的逐步成熟,受众研究日益成为大众传播研究中不可 忽视的中坚力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学术立场的研究成果共同构成了受 众研究的多元内涵。 McQuail(2000)曾将现有的受众研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结构性”(structure)、“行为性” (behavior)和“社会文化性”(sociocultural)受众研究。其中,行为性研究传统主要关注受众 的媒介使用与媒介效果,以调查、实验、心理测试等方法评估受众的动机、选择和反应,用以 解释并预测受众的行为与效果。在这种传统之下,行为性受众研究从早期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