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许伟宏 在新课程理念中,激励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激励。课堂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课堂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的激励性语言,实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它的激励性。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激励性语言运用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自然、亲切。 听过一些著名的特级教师的课,我真为他们成功、精彩的课堂所震撼。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得到激励。特级教师吴正宪上《圆的周长》一课中,当C组同学的发言打破了暂时的平静。“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代表边说边操作,“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了8段,我们测量了每条线段的长度是2厘米,8段就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很有创意!”吴老师竖起大拇指脱口而出,“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同学们的思维极为活跃,学习中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孩子们的操作、思维、言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这时教师把话题一转:“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以及折纸的方法可以求出某些圆的周长,但是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索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通规律呢?”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神情溢于脸上,思维的高潮又一次迭起。老师将两条长短不等的绳子的一端分别系上两个小球旋转,小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疑问又一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是谁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多次的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这种自然、亲切的激励性语言。根据平时教学的体会和听课的经验,许多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相当单一的,而且是极不自然的。他们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也想在数学课堂上多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评价学生,但一使用起来就是很别扭,极不自然,学生听后不仅没有被表扬的感觉,反而心理直犯嘀咕。其他学生也觉得教师评价不公平,从而对教师的威信产生怀疑。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适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许多的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一般会偏少。而在上公开课时,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在运用上会偏多,少数教师会“滥用”。虽然,目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说,一节中用多少次激励性语言才算真正的“适量”,但教师还是要注意激励性语言使用的次数。只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使用,只要激励性语言在使用之后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那么这就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激励性语言。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 课堂激励性语言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教师在最佳时机处运用激励性语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把握激励的时机,及时恰当地表扬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数学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一)在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时激励。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人的潜能,教师一定要像园丁爱护小树苗一样呵护他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帮助学生去捕捉的灵感。有时,学生有价值的想法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是因为受到自己认识的局限。教师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及时鼓励和鞭策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自学完书上的一段内容后便问:“你学懂了什么?”多数学生都是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内容给大家讲述。接着有位学生说:“我发现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也可以省略,比如s=v×t也可以写成s=vt。”这部分内容是书上没有的,但学生会结合课外知识理解学习内容,显示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我鼓励这位学生说:“你很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学习知识的方法非常好。”课后,这位学生告诉我,听了我的话后,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二)在学生质疑时激励。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批判、反思型思维习惯。而当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行为,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