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 本章讨论弹性力学的第三个基本规律。 应力、应变之关系,这是变形体力学研究问题基础之一。在前面第二、 三章分别讨论了变形体的平衡规律和几何规律(包括协调条件)。 ji,j+fi=0 ij=(ui,j+uj,i)/2 共9个方程,但需确定的未知函数共15个:ui,ij=ji,ij=ji, 还需要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质来建立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 ij=ji=fij(kl) 第1节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与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1.1应变能U和应变能密度W(比能) 如果弹性体的外力的施加是缓慢进行的,物体无动能,物体发生变 形,产生变性能,也无热能耗散,则根据能量守恒,外力实功转化成应变 能贮存在弹性体中。 外力做实功A:A=U物体的应变能U UWdV V W:应变能密度——单位体积的应变能。 1.2应变能密度W与材料的本构关系  当外载ffiei,FFiei缓慢施加过程中,考察外力施加过程中,瞬时 1 外力功增量变化。 F x 3 f o x1x2  在某一时刻t:ffiei、FFiei  产生uuiei,ijeiej,ijeiej  时刻达到t+t:位移有增量uuiei,应变增量ijeiej  AfudVFudS 外力功增量:VS:函数增量 fudVFudSUWdV ViisiiV应变能增量 A中有体积分和面积分,利用柯西公式和散度定理将面积分换成 体积分。 FudS(u)ndS(u),dV SiiSijijVjiij 上式代入外力功增量 A(fiji,j)uidVjiui,jdVijijdVWdVU VVVV Wijij——W为ij的函数。 因为W只取决于弹性体的初始应变状态和最终应变状态,与变形过 2 W 程(加载路线)无关,所以W为它的全微分Wij ij 比较上面二式,得: W f() ijijkl——本构关系(方程) ij 适用于各种弹性情况(线性、非线性) 由Wijij积分得  WWij 0ijij——应变能密度定义式。  WdWijd 一些书上写为0ijij ij dW W ij dij ij 第2节线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2.1各向异性材料 在线弹性体应力与应变为线性关系,材料均匀和小变形情况,以及 当ij=0时ij=0。 用指标符号表示:ij=Eijklkl Eijkl共有81个元素(四阶张量常数)。 3 由于ij=ji,kl=lk Eijkl减少为66=36个独立系数,用矩阵表示本构关系 {}=[c]{} T 112233233112 T 112233233112 C11C12C16 CCC C212226   C61C62C66 2 WijW kl 根据ij,得 ijklijklij T 则[C]为对称矩阵[C]=[C]。 最后Eijkl的独立系数为21个——材料为各向异性线弹性材料。 *对各向异性材料的本构关系可见,剪应变引起正应力,正应变也产生 剪应力。 弹性材料性质一般都具有某些对称性,利用对称可简化[C]中系数。 2.2具有一个弹性对称面的材料 x3 若物体内各点都有这样一个平面, 弹性主轴 对此平面对称方向其弹性性质相同,则 x2 称此平面为弹性对称面,垂直弹性对称面 的方向称为弹性主轴。 x1x3’ 如取弹性对称面为x1—x2面, x3为弹性主轴或材料主轴,并取另一坐标系x’i,且x’1=x1,x’2=x2,x’3=-x3。 4 在两个坐标下,弹性关系保持不变,则[C]中元素减少为13个独立系数。 Qi’jx1x2x3 x’1=x1100 x’2=x2010 x’3=-x300-1 ''Q'Q''''' 代入ijikjlklijQikQjlkl得 '' xx1,'x,x,''xx 1x22x33x1x212 ''xx''xx x3x131,x3x232 应变分量具有相同关系式。 代入两组坐标系下的弹性方程{}=[c]{},比较得 C11C12C1300C16 CC00C 222326 C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