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素质教育呼唤语文教学务本归真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很流行的一种弊端就是──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这种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做法,可谓是舍本逐末。严格来说,语文教育没有真正切入素质形成与提高的规律与要旨。 最近,一些文学界人士向教育界发出沉重的诘问: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向何处去?为什么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文字,乃至畸变为“应试训练”?这是以考试为目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必然蹈入的末路。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将以树人、育人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情感地位可怕地消失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事实上,这种弊端已是目前教育的通病,只是在本应最具人文性的语文课上,这种畸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以致有人发出了“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慨叹。 或许传媒的抨击有有失偏颇的一面,但作为中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学客观上存在着少慢差费现象,高喊改革的今天,其实很多时候是在不知不觉地倒退着,教改叫嚣了许多年,不少人在层出不穷的新方法、新教法面前迷惑了──自己的备课不可谓不深入,自己的设计不可谓不新颖,自己的媒体运用不可谓不先进,为什么学生越听越无味,越听越无趣,把语文当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呢?大叹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当我们静思熟虑后便不难发现,我们正追求的是形式,而非实质,起码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样的做法是跟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消除上述弊端,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二、出路的思考 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有:①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②加强文学教育。首先,要加强语言教学,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次,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再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文学教育的一大优势。③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④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之时,当我们在世纪之交苦苦思索语文教学真谛之时,我们是否可以把目光放久远一点,结合前人的探索与未来的要求,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呢?其实,古代的哲人先贤们在语文素质教育上已颇有见地且成就卓著,只要我们能真正从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吸取精华与养分,前路还是非常光明的。 在古代许多先贤们看来,全身心的感悟自得,不仅是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唯一有效途径。 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生命力的集中所在。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以新的语文素质观去重新审视这教学传统,我们不难发现历代语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者们的睿智与精明。 语言文化素质,至少应该包涵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操作运用语言的素质;二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涵养与创造素质。 孔子对学生“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教育策略,荀子要求学生“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教学主张,孟子、朱子“深造而必以其道”、“自然而得之于己”的教学观念,正好从不同的侧面精确地概括了语文素质教育之大概,即既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体悟中获得真切的语文素质,又要在这种吟咏感悟中获得人类精神文明的涵养淀积素质。 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感悟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启示意义还在于,它不仅仅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局限于语文文本的感受体验方面,其中还有深涵着促进学生人格构建的因素。 孔子一生教学生读诗、诵书、明礼,就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在他的弟子中,堪称贤人者,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尚的人格。这是因为他的“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教学方法,客观地遵循了学生人格建构的规律要旨。 历代真正的语文教育行家,不仅重视文本的诵读,同时更重视生活经验的积淀。荀子明确主张读书应“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朱熹也有过鲜明的读书“三到”说。这表明,在古人的观念里,读书与人格的建构与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感悟对学习的作用是直接的,只有把文本感悟与人生感悟联系起来,不断获得许多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意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学习的活动才能持续延伸。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道在妙悟”。这就是说,教学生读书作文的根本不在于让学生分析和牢记作文技巧,而在于教会学生在为人处世中思考生活,发展个性,建构人格。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按照他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那就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