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和《XX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 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 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的原则,制订XX中学学生心理 危机预警干预方案,有效解决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发展自我、远离侵害,预防和 减少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1.人性化原则。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发展尚未成熟, 可塑性强,在预警、干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保护和预防, 切实维护中学生身心发展。 2.预防性原则。建设预警机制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教育性原则。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 问题,应及时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危机,矫正不良心理行为。 4.参与性原则。预警干预机制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 方的共同参与。要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家庭、社区等各 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预警干预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1— 5.实效性原则。建立和健全预警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促 进心理干预工作的规范化,增强机制运行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 1.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制定学校危机干预工 作方案,建立学校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形成危机干预工作流程。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宣传,加强教师、家长 以及中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和认知,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危机状 态的识别能力,能及时启动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系统;提高学生承受 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以使学生在面对危机时能有效应对。 3.通过心理援助的适时介入,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当下, 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正确地应 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避免或减少学生中出现自伤或伤及他人事件的 发生。 4.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中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 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位学 生的健康成长。 四、具体举措 (一)建立预警干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校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组室以及有关 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XX中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 和领导XX中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小组开展各项工作。 (二)确定预警干预对象 —2—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 的对象。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第一,生活中 出现了导致心理压力的重大或意外的事件;第二,躯体和意识出现不 适感受,又未引起周围人的重视而不能得到及时疏解;第三,遭遇到 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的困境。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出现就意味着个体 出现了心理危机。心理压力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情绪障碍严重或行为 失衡的个体,都极易出现有潜在伤害性的危机状态。不同的学生因其 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心理困惑和危机时的表 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1.一般预警类 (1)心理因素方面 第一,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 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人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 第二,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因各种原 因导致情绪失控者。 第三,人际冲突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 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或与老师 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第四,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 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第五,有心理障碍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 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 —3— (2)学习压力方面 第一,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或者父母期望过高导致学习压力 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学习努力但仍然考试不理想的学 生。 第二,因外地(校)新转学、因病住院或休学后复学、各学期开学 或结束等阶段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 第三,严重厌学、逃学,或有考试综合征及学校恐惧症的学生。 第四,因严重网络成瘾行为而影响其学习及社会功能的学生。 (3)家庭生活方面 第一,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家庭中有迁 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因犯规而受批评、人 际冲突、遭受失败等。 第二,成长经历中有过自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