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鲤城区开智学校曾润玲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要:培智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面对普通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培智教育也抛起了一场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主要提出了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1)安排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2)重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补偿性和可操作性;(3)安排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课程。
关键词: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课程内容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课程的内容出发,选择更适合的学生的课程内容,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新一轮课程改革目的就是:增强课程与教材的适应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打破过去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师生围绕课堂的“教学法则”。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培智学校更显得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从事培智教育十多年的一线教学人员,作为学校教学实验班的教师,我认为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达到预计的效果。以下就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培智学校课程改革提几点建议。
一、重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程的安排
目前培智学校使用的教材适用于轻度智残儿童。其内容过分强调智残儿童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会做多少数学题、认识多少汉字来评价教学工作。忽视了对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训练或重视度不够。加上内容陈旧,知识点过多,要求太高,分歧了学生的差距、更使大部份学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认为应进一步重视“社会常识”课程,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传授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要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接受熏陶。扩大学生的眼界,缩小学校与社会间的距离,增强自信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我班在《水果》这一单元主题的教学中,展示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水果,从不同的领域里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认识水果的名称、学习有关水果名称的生字词、学习句子、认识水果颜色、形状、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画水果、帮水果削皮等等,让学生在水果这个系统的单元主题里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课程尝试,不难发现由于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实践、贴近学生生活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与学”的简单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教学成果也比以前的各学科无衔接、单纯的书本学习更有效。
二、重视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基础性、补偿性和可操作性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培智学校教材内容既要适应智残儿童的实际要求,又要普及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技成果,同时也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补偿性和可操作性。从矫正智残儿童的生理缺陷入手,将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课程内容纳入大纲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预见地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消除其长期依赖别人照顾的状况,将课程内容应用的自身生活实际中去。例如:家用电器、炊事工具等的使用。如在《小鬼当家》这一单元主题的教学中,教师从不同领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课本中简单的家用电器引用到现实生活中新生的各种各样的电器,认识家用电器的名称、学习生字词、认识电器的形状、学习电器的使用及用电安全等。这些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最基础、最具有操作性的问题。在学习中学生把平时日常生活积累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上,学起来既顺手兴致又浓。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之在《可爱的动物》——蝴蝶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认识蝴蝶的外形特征、种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触角、腹部等感觉器官是学生平时闻所未闻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显示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尽管老师课堂上演示的课件很精彩,仍无法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上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时代性、基础性、补偿性和可操作性实际出发,选择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起点,也是学生学习成效的起点。所以教材内容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
三、适当安排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课程
弱智儿童由于自身具有生理缺陷,大都不合群,怕受到别人的歧视。家长们也会因此觉得抬不起头,不愿带孩子们出门,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部分家长以为孩子上了学了就能学很多东西,然而有些事、有些东西是学校不能给、但由于家长对孩子和特教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家长对学校的教育不满意。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不关心孩子每天是否都有进步.而在乎孩子掌握知识的数量有多少。对他们来说,判断学校教学效果的好坏仍以文化知识教学为主,轻视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新课程中,应当有家庭教育和培训家长的内容或者可适当安排时间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受教育的情况,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了解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了解家庭教育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