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心理因素与矫正方法 【摘要】攻击性行为又叫侵犯性行为,是指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一般表现为打人、踢人等身体上的直接攻击,也有间接攻击,如从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倾向。攻击性行为会妨碍儿童今后一生的发展。吕妮娜刘海梅《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及矫正策略》《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正确认识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寻找其成因,以使我们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环境 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陈帼眉等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5年版 。因此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我们幼儿教育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一、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一)教师不当的保教因素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没有科学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而引发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这是根据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却在幼儿园看孩子常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在户外“放羊”,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六一”前的节目排练,班里没有节目的孩子终日无事可做,便以打闹等各种不良方式发泄其烦燥的消极情绪。2、幼儿行为受到挫折后而引发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成人的批评,自己成果被破坏,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挫折。幼儿遇到挫折之后会出现情绪反应(如生气、哭闹等)和行为反应(攻击性行为)两者有可能会同时发生。其中,行为反应常表现为迁怒于别人的攻击性行为。这是由于幼儿期情绪发展的易激动性和直接性造成的幼儿情感的不易控制,反应的外部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反应和行为上的反应陈帼眉等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5年版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遇到的挫折有:没受到成人的表扬(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同伴能完成的事自己做不到;受到成人的批评;自己的作品成绩被破坏或否定等等。如:中班小朋友志旭在游戏中捣乱,受到我的教育后,正坐在一张小椅子上,这时,旁边一个小朋友走过来说:“这是我的小椅子!”说完,就要搬走自己的小椅子,志旭站起来就猛的一推,把小朋友推到了地上。又如:在游戏中,博博搭了一架漂亮的飞机,兴高采烈的向小伙伴炫耀,旁边一个幼儿走过,不小心把飞机碰到了地上,小飞机散了,博博立刻嚎啕大哭,边哭边用拳头在小朋友身上捶打着。 3、幼儿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而引发的幼儿攻击性行为。 当一个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得到默许或赞同时,他的攻击性欲望会有所增强陈帼眉等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5年版 。例如:当一个孩子偶尔几次使用攻击性行为抢的别人的玩具后,他的这种行为在他的脑海里得到强化,他就会认为只要使用攻击性行为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理不健全的幼儿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别人注意他,当孩子的第一次攻击性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时,也许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不够严肃等原因,让误认为孩子这样子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4、幼儿缺乏与同伴的交往方法而引发的幼儿攻击性行为。 由于现在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大于与同伴的交往。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成人的关爱,成人的谦让使幼儿形成了类似“我要的东西,你就要给我”的不正确的心理。而在幼儿的同伴交往与情感发展的过程中:渴望与同伴一起活动,渴望得到同伴的承认与支持是幼儿交往的特点张家恕著《心理医生病案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幼儿年龄发展的心理特点与情感特点,与实际生活中的“以我为中心”形成了一种矛盾,造成了幼儿的交往方法的缺乏,表现在幼儿交往中的攻击性行为较多。如:游戏中,佳佳在玩着积塑片,在搭建吊车的过程中发现缺少一片红色的。正巧,邻座的洋洋手上拿了一个,佳佳什么也不说,从洋洋手上抢过那片红色的积塑片,洋洋立刻大叫:老师,他抢我东西…… 5、幼儿不正当的模仿而引发的幼儿攻击性行为。 模仿成人的粗暴方法,去对待同伴,于是会产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强强与小朋友一起在排队,前面的幼儿没有站在队伍里,强强叫了他几声,他就是不理,强强举起了小拳头……我问强强:“你为什么打人?”强强说:“他不听话!我在家不听话,爸爸就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