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11Jan;15(1)!117! 599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结果分析 徐东芳,王庆,陈根旺 (安徽省肺科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评价安徽省2007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评价治疗结核病起到关键作 ~2008年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绝对浓度用[1,2]。为了解结核病的耐药情况,做好控制结核病传染源 法对安徽省肺科医院住院病人599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的工作,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门诊及住院肺结 一线抗结核药物(INH、SM、RFP、EMB)耐药性检测。结果核病人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分别做菌型鉴定和耐药性测试, 不同性别、年龄组的结核病患者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0.05);耐4种不同抗结核药物的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RFP、1材料和方法 INH、SM和EMB,分别为51.3%、39.6%、28.4%和8.2%;单1.1菌株来源全部病例为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 一耐1、2、3和4种药物耐药率分别为9.7%、17.9%、14.5%门诊及住院就诊的门诊与住院病人的痰标本。 和1.3%,单一耐药中以耐RFP的菌株最高(5.3%),耐2种1.2培养方法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参照结核 药的菌株以INH+RFP多见(11.0%),耐3种药的菌株中,病细菌学检验规程[3],4%NaOH前处理痰液,用酸性罗氏培 INH+SM+RFP的耐药率最高(12.0%);同时MDRTB(至少养基培养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菌株做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INH+RFP)为31.2%。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1.3试剂酸性罗氏培养基、改良罗氏培养基和药敏培养基 耐药发生率,应大力推行结核病全程督导化疗,杜绝不规则用由本院配制,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和抗结核药物纯 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尤其要减少MDRTB发生率。品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临床防治中心国家参比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绝对浓度法实验室提供。 1.4方法与耐药标准采集病人晨痰标本,经4%NaOH前 耐药结核病是新世纪结核病控制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处理的痰标本接种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培养阳性菌株经对 在全球耐药结核监测报告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呈现日益增加趋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鉴别培养基分 势,备受广泛关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检测是结核病控型后作为试验对象。将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支杆菌用绝对浓度 见,其次为血小板减少、出血,贫血较少见。因前者对抗肿瘤易引发过敏反应的药品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同类 药物的细胞毒性更为敏感,表现也更为严重。少数抗肿瘤药药物过敏史。建立此项药物应急预案,可大大提高患者药物 物(烷化剂、亚硝脲类等)还易导致严重而不易恢复的骨髓抑治疗的安全性。 制,使用时应格外重视。局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刺激性 较强的抗肿瘤药物或者静脉注射时。表现为注入化疗药物的参考文献: 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静脉炎等。在临床输液操作中,尽[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量减轻或者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局部刺激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S],2005,9:55-75.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外周神经病[2]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1]。多表现为发热、头痛、出现感觉社,2003:823-4. [3]曹迪,王儒强,张士勇.我院500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 和运动神经功能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其他的系统损 析[J].安徽医药,2008,12(6):568-70. 害以皮肤过敏反应较常见,程度也较轻。偶见出血性膀胱炎、 [4]徐飞群,张璐,葛巍玲.我院136例不良反应分析报告[J].安 血尿和肌痛、骨痛等。远期反应主要见于化疗过程中由于不 徽医药,2008,12(3):286-7. 良反应而被迫中断治疗的长期生存患者。[5]张彦,陈燕忠.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及其新机型的研究进展 本次收集的250例ADR报表主要来自我院肿瘤内科和[J].药品评价,2006,3(4):264-6. 血液科收治的118名患者,据统计,平均每例发生ADR例次[6]孙俊.铂类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 为2.12次。提示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2008,17(23):1-3. 反应,可对患者产生多系统脏器功能损害的作用。[7]贾公孚,谢惠民.药害临床防治大全[M].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