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的内容,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因此本节教材在中学化学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初步培养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教学作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现这样一些困惑: (1)质量守恒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物质状态的多样性,学生往往会忽略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气态物质,而误认为质量是不守恒的。 (2)分析质量守恒原因时又难以想象微观粒子的存在,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重组的过程比较困难。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三主合一”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三主合一”即以课堂“新三好”(少讲比多讲好,精讲更好;多练比少练好,精炼更好;合作比单干好,同心更好)为主导思想、以学案为主要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 实验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到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探究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知、导入新课 ①学生完成学案的回顾已知。 白磷 水 ②演示白磷燃烧的实验,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复习与本节相关的化学变化的宏观和微观本质,为分析质量守恒原因作出铺垫;再演示白磷燃烧实验,在实验中借鉴改进装置(如下图),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发现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自然地引出本课的课题。二、自主学习,边学边导 (一)、质量守恒定律 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发现问题。 ②通过阅读教材P91—92页,完成学案,初步解疑。 ③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④师生互动,巩固加深。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①阅读教材P33,完成学案,初步理解。 ②观看多媒体,演示动画,突破难点。设计意图: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将教学内容分成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首先选择教材中两个适宜于学生动手操作,且存在对比性的实验。为节省时间,学生分组进行(每组做一个),教师下堂指导,完成后再汇报交流。通过实验学生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填写学案来解决。接下来在部分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组内讨论,让学生教学生,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让学生体验成功。最后采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的方式对知识加以补充和完善。 因为微观世界的理论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形成本节课的难点。采取边学边导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学,完成学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再观看动画。学生轻松形成微观思维,难点不难。三、精讲点拨、精炼提升 学生在老师点拨后,完成精练提升。 利用课件对答案,利用实验帮助理解。设计意图:精讲点拨的环节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关键环节。其中第一题是为了落实重点,解决学生困惑,走出因状态不同而以为质量不守恒的误区,及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内容而设计的。 第二题是为了突破难点而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归纳化学反应中的“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加深对质量守恒原因的理解与记忆,也为今后学习从定量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知识打下基础。四、达标检测,当堂过关 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检测设计意图:达标检测中设计了5个题目,包含了这节课中几乎所有知识点,题目有难有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以中等层次的学生为标准,有基础知识,也有知识应用。对学习方式或能力差的学生而言,在这一部分能取得成就感。达到促成功的目的。五、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