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教育专业学位硕士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Ⅰ考试性质 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 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 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 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外教育史约5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注:中外教育史包含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材料分析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关于“教育”的陈述类型 教育定义;教育隐喻;教育口号。 2.教育定义的类型 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3.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概念的内涵;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2.古代教育的特征 3.近代教育的特征 4.现代教育的特征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与改革 2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与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再生产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6.媒介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6.教育的生态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学习化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本土化、民族化与教育 变革。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3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四、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 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个体发展需要。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与立德树人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诸育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及演变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培养目标的演变。 2.我国学校的培养目标 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大学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