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3859073A(43)申请公布日2021.12.31(21)申请号202111202686.9(22)申请日2021.10.15(71)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41009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路8号(72)发明人张海平夏武贤王跃贞(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9代理人汤茂盛(51)Int.Cl.B60N2/6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汽车座椅发泡结构(57)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结构简单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包括发泡本体,发泡本体的上表面分布有多个凹坑,凹坑坑口向上布置且深度h各异。本发明主要是针对发泡本体各个区域的体压分布差异,有规律地在发泡本体上挖一些凹坑,使乘员乘坐时臀部和腿部与坐垫贴合度更高,提升乘坐舒适性。CN113859073ACN11385907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包括发泡本体(10),其特征在于:发泡本体(10)的上表面分布有多个凹坑(11),凹坑(11)坑口向上布置且深度h各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凹坑(11)分布在发泡本体(10)的腿部区域(A)以及臀部区域(B)内,各凹坑(11)的深度h与对应位置的压力分布曲线一一对应,压力大位置处的凹坑(11)深度h大于压力小位置处的深度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排的凹坑(11)的深度h在车宽方向上先由0逐渐升至最大,再减小后升至最大,最后再次减小为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排中压力大位置处的相邻两个凹坑(11)之间的距离大于压力小位置处的相邻两个凹坑(11)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凹坑(11)在腿部区域(A)的车长方向上共设置有两排,且两排的凹坑(11)在车宽方向错位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凹坑(11)在臀部区域(B)的车长方向上共设置有四排,且相邻两排的凹坑(11)在车宽方向错位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其特征在于:腿部区域(A)以及臀部区域(B)内的阵列状的凹坑(11)围合呈的区域均为前宽后窄的梯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凹坑(11)为截面呈圆形的桶状,凹坑(11)的轴线与铅垂线呈夹角式布置且向车头方向倾斜。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其特征在于:腿部区域(A)以及臀部区域(B)的两侧还延伸有侧翼区域(C),侧翼区域(C)为实心结构。2CN113859073A说明书1/2页汽车座椅发泡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发泡结构。背景技术[0002]发泡结构是汽车座椅的关键部件,它不仅为座椅提供形状和轮廓,也为乘员的舒适性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将坐垫的区域划为侧翼区域和景中区域,景中区域又可以分为臀部区域和腿部区域,乘员的主要乘坐区域为臀部区域和腿部区域,乘员坐在座椅上时,各个区域受到的压力不同,因此为了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名称为《一种多硬度发泡座椅》(授权公告号:CN212604706U)的实用新型专利(以下简称文献1)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主发泡体与前侧发泡体的底部中间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分别填充有主支撑发泡体和前支撑发泡体,通过各层将座椅发泡体分隔呈多种不同硬度的发泡结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区域的硬度在发泡成型工艺的时候进行单独控制。此外,名称为《一种座椅发泡结构和汽车座椅》(授权公告号:CN211280719U)的实用新型专利(以下简称文献2)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发泡结构本体和至少一个软充气袋,软充气袋内设有柔性填充物,通过对软充气袋的充放气可实现对座椅表面各个部位的软硬度调节。文献1中同一个座椅需要不同硬度的发泡材料发泡后,再组装为一体,工艺较为复杂;文献2中要加装一个软充气袋以及充气气路,成本高且结构复杂。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结构简单的汽车座椅发泡结构。[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座椅发泡结构,包括发泡本体,发泡本体的上表面分布有多个凹坑,凹坑坑口向上布置且深度h各异。[0005]本发明主要是针对发泡本体各个区域的体压分布差异,有规律地在发泡本体上挖一些凹坑,使乘员乘坐时臀部和腿部与坐垫贴合度更高,提升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0006]图1为座椅发泡结构的俯视图;[0007]图2为凹坑的剖视图;[0008]图3为座椅的压力分布曲线。具体实施方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