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构主义及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 唐丽芳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一个童话故事,让我们看到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重要性,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教育信息技术是我们必要的手段和工具。 关键字:建构主义教育技术 德国有一个童话故事。“从前一个池塘里生活着一只蝌蚪和一条鱼,两者是很好的朋友。当蝌蚪褪去尾巴变青蛙后,它跳出了池塘,在岸上看到了一只正在吃草的奶牛,青蛙仔细的观察了一番,跳回池塘对小鱼说:“我看到一个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小鱼根据青蛙的描述,将奶牛的的样子画了下来,它以鱼的身子为蓝本,在一个大大的鱼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头上长着两个犄角,还有大大的乳房,嘴里吃着青草…… 这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一个很有名的例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是有创造性的,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 2、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个“顺应”与“同化”的过程。学习的内部过程是通过思维构造实现意义建构。要求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形成假设、推论和检验。学习是累计性的,不是简单叠加和量变,而是深化、突破、超越和质变。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象,并实现“整合”。 3、学习的社会性: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强调学习的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 4、学习的物理情景: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强调多样的、情景性的信息与有利的建构工具。 总之,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对所学知识主动进行有意义建构的过程。 鱼牛的故事中,对于小鱼来说这种建构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建构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建构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 这个故事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客观事物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此学生应该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喻这个案例,青蛙可看成是教师的隐喻,鱼可看成是学生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而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是如何建构其认知世界的。 从这个故事,我们都知道小鱼学生头脑中建构出来的牛与真正的牛相差甚远,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有以下原因: 1、青蛙老师对牛的描述的片面性。作为一个知识传授者,首先,存在着一个依据自身经验而进行的知识建构时,对客观事物在建构时出现偏差的可能(如英语口语不是很标准的英语老师);其二,在描述客观事物或规律的过程中不能准确陈述客观事物或规律的原貌;其三,可能在描述过程中能准确客观,但由于教师的情感、喜好等因素导致对客观事物描述的侧重偏颇,对内涵与外延的把握不到位;其四,教师的认识并不等同于学生的认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商场玩,商场里非常热闹,可没一会孩子就哭闹着要离开,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当这位家长蹲下来抱孩子时,他才发现,原来在他眼里看到的琳琅满目的花花世界孩子根本就看不到,孩子看到的只是无数双腿向他走来,他感到害怕。 2、小鱼学生对牛的建构受到原有知识的影响。我们的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在不断成熟和发展;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各自的需要、各自的好恶,有各自的情感世界和情感倾向;他们又是其生活、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活动中有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权力和能力;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动的反应。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他是有选择地接受外来刺激的,选择那些他感兴趣的事物,另一方面他对外界事物的接受是依赖于他原有的知识背景的。 如何解决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