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综合 与实践”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目的是想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形成发散性思维。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已经是现阶段 教育领域被各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小学数学当中应用“综合与实践”教学能够 满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满足现阶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更能够在 实际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并让学生 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数学是中小学基础性课程,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受功利性社会文化和 应试性教育文化的影响,数学课程的工具理性价值受到了长期的追捧。以知识的 深度和广度为目标,以记忆和训练为过程,以解题的技巧和速度为评价的数学教 育,不但导致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隔阂,也在数学知识之间筑起了藩篱。随 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要将立 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它要求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后,不但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要能 较好地理解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需要 对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增加以现实背景为依托,以问题解决为 导向,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过程。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校并没有对“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予 以相应的重视,也并没有意识到这类教学的教学价值与重要性,不能够对这部分 的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定位,这就造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 中出现缺位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材所处的地位极其作用认识不明 确,内容设置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详细、科学的评价标准。部 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和“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联系认知不够清楚,忽略对学生实 践过程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关注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经历和收获等 实践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学会某 个知识或者是操作过度地强调知识的学习,淡化了对综合与实践课的认识,没有 真正按照课标的具体要求去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实施不符合新课标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主题的选择缺乏创新 教学主题的选择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师对综合 与实践课的内涵认识有偏差,对“综合与实践”课不能准确认识它对学生终身发 展的重要性,教学时不能围绕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部 分教师能力有限,导致在教学时过分依赖教科书,在主题选择上没有创新性。分 析其根源,是教师的思维定势影响了其设计理念,在主题设计时缺少从多角度、 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意识,相关知识和教学经验累积不足,缺乏在实践中寻求创新 的做法。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实用性、有趣性等方面缺乏大胆的创新、思维定 势的突破和思维视角的拓展。 (三)教学实践的成果缺乏高效 在常态化的“综合与实践”课上,大部分学生依赖性很强,动手操作能力较 弱,不能亲自制定活动计划与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实施效果低效,实施结果令人 遗憾。影响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其一是教师自始至终不放手,指令性地给学生 布置任务,学生自由组合课后进行调查,上课再按照小组汇报交流。学生没有经 历实践操作的过程,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指导,导致教学实施出现低效。其二教 学资源的局限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是受教师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局 限性,对课堂上的生成与预设处理不当,生成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忽视了 生成性的问题。第四是受各种环境影响,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有效推进核心素养体系形成 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如何领悟核心素养内涵、遵循 要求、突出特点、升华自我、精准施策,是这个领域教学的重要保障。 (一)领悟核心素养内涵,精准教学实施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与实践”主要是突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动手实践的 能力,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做到与数学其他内容以及跨学科 知识的有效融合。“综合与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在设计活动时 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活动策划、设计的主人,协商如何有效展开、实施等 问题。活动的开展要从知识运用、方法的优化,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