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茅盾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感受白杨树靠近团结、坚强向上的精神。 三.学习难点: 1.学习象征的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理解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以及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基础知识已经相对扎实,但是九年级五班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有待改进。因此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使课堂有序进行。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朗读指导法,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不变之法,只有通过不断地读才能够体悟作者的感情,体悟简单文字背后的“万水千山”。 启发诱导法,不断地引导学生向老师希望的准确答案靠近,这之间就需要老师的一步步引导。 合作研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文段的讨论探究。 提问法: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 朗读练习法: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全班集体朗读,互相倾听朗读等方法,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迁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由茅盾先生所写的白杨树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迁移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作者简介,字词,课文段意,以及引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三个方面:生长环境,外部形态以及内在精神。(板书) 2.段意讲解 (1)研读语段:一段 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内容上: 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线索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研读语段:二段 文章是怎样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的?其目的是什么? 坦荡如砥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雄壮、伟大(正面衬托) 倦怠、单调(反面铺垫) 正反衬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不平凡形象 (3)研读语段:五段 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 (4)研读语段:七段 1、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赞美白杨树? 2、四个反问句,其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将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什么叫象征?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 用具体事物代表抽象事物,前者是后者意义和精神的载体,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树(本体)—人(象征体)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象征歌诀 象征手法物先行, 作者借物来抒情, 从物入手写特征, 由物及人写品行。 (5)研读语段:九段 楠木象征什么?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 目的是以此反衬白杨树。白杨树虽然看起来平凡但却有坚强不屈的精神。 思考: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6)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作者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所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7)本文在写作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 七.本课小结: 本文运用,抓住白杨树的,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歌颂他们、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的感情。 八.作业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九.课堂自我评价 1.学生对难点知识欲扬先抑手法的理解还有些欠缺,需要老师课下加强讲解。 2.象征手法的迁移练习有点少,应该以作文的形式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