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机制与实践路径 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家庭、学校、社会应依法依政策履行各自的教育责任,遵循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携手合作,共同发力,建立多元、立 体、融通、互动的育人网络,以达到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 目的。 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颁布以来,各地各校为了落实“双减”政 策,围绕课堂教学提质、作业设计与管理、课后延时服务、规范校外 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然而,任何改革都难免遇到疑点、阻点与难点,在“有效减轻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过程中,也出现了 不同的声音和有悖“双减”精神的现象。因此,有必要突破单一的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等方面的问题,把握教育发展方向, 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来探讨“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机 制与实践路径。 一、新趋势:“双减”助推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转变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 化使得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正在被解构,教育的边界逐渐模糊,导 致学校教育家庭化、家庭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学校化的错位。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要转变各自观念与行为,共同营造育人的 良好生态,这是“双减”政策出台的出发点与旨归。 (一)家长要让孩子从“学业外溢”向“科学用餐”转变 长期以来,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使其不断给孩子课后学习施加额 外的负担,不断寻求适应“考选”文化的“抢跑”路径。在教育行政部门 多次发布“减负令”后,学校积极探索给学生减负,但有的家长则反其 道而行之,课后给孩子不断增负,盲目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 在知识付费、价值变现、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呈指数级发展的年 代,家长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富”,但现实情 况是多数家长由于家庭教育理念的缺失与方法的偏颇导致亲子关系 紧张、教育效果不佳,甚至事与愿违。 改变孩子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双减”之后,家长要让孩子减少 “学业外溢”,回归“科学用餐”;家长要通过自主学习、参与培训、与 学校沟通等方式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提升育儿水平,实现亲子共成长。 (二)学校要从“专注育分”向“全面育人”转变 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照受限,使得部 分孩子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唯 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导向、家长片面的质量观和成才观,使老师不 敢把时间“消耗”在非中考或高考科目上,“浪费”在学生实践能力、思 辨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上。 “双减”之后,上级部门组织的教育督导、质量监测、绩效考核等 评价机制正在努力破除“唯分数”论,关注学校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 向,推进五育并举,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学校要因时顺势,建立相应的教研机制,鼓励老师探索差异化教 学、个性化教学、作业设计与管理,提供实施精准化教学的信息技术 设备与条件支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 好;同时应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三)培训机构要从“贩卖焦虑”向“承担协同育人的社会责任”转 变 社会环境方面,校外培训机构为了争抢生源,虚假宣传,制造焦 虑,推波助澜,违背教育规律,超标超前培训,增加学生负担,冲击 学校教育,破坏教育生态。 如顾明远所言,这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变成了两轨制:一轨是学 校的免费义务教育,一轨是收取高额学费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不 仅冲击了学校教育秩序,而且扩大了教育不公平。 因此,培训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双减”的重大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服 务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的培训活动,树 立校外培训的良好形象,积极承担起协同育人的社会责任。 二、新内涵:“双减”催生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重构 “双减”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各方联动”。之后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 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并明确了家校社各主体的教育 责任。 “双减”背景下,我们需要基于教育本源与相关法律、政策的要求, 进一步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内涵。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家校社形成育人共识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提醒我们,学校教育应当联系学生的家 庭生活与社会生活。鲁洁认为,每个人要面对一个现实的世界、一个 可能的世界,引导人实现自我超越,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生命蓬勃生长的阶段,教育既要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