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 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2年6月 栾果 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教学是关键。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样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非常重视的问题。 我们知道,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却发现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现象的存在仍然比较普遍,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一、以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观点简单地类比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与经济活动虽然都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但却是不同领域的活动,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活动说到底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所遵循的规律是经济活动规律,最终体现的是物化的结果,是财富的创造,而且这种结果往往是在短时间内所能见到的。而教学活动体现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要遵循的是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最终体现的是人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这种进步与发展也并不是教育过程结束就能立即显现出来的。如果我们用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观点简单地类比教学活动,那就只看到了教学活动的即时性的、显性的、预设性的效果,看不到滞后性的、隐性的、生成性的效果。 二、三维目标不能有效的融合。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王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浮华中迷失了方向,如: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空洞无力;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等等,诸如此类情况导致化学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也并未能较好的实现。 三、课程资源开发不够,教学内容缺乏整合。不少教师对教学资源包括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重视不够,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和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科本位主义严重,没有或很小少体现学科兼容观。 四、教学设计针对性差,层次低。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过多: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 五、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表现为:①不善于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②不会整合各学习方式的优势以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⑧处理不好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六、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虽然非常刻苦但效率低下。还有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比较差。 七、在评价上注重可测量性与量化,忽视质性评价。由于有效教学起源于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是强调教学效能核定,因此,长期以来有效教学一直关注教学结果的可测性与量化。这对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确保教学质量的确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种负面的影响,那就是教学更多地关注那三可测可量的方面,而忽略了那些隐性的、生成的东西。学生个体的进步与发展二不都是可以测量的,人的素质也不是都能量化的。在实际教学中,行为性目标可以用量化的方法测量,而对于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不能通过量化方法来小量的,必须采用质性评价方法。 八、较多地关注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由于有效教学强调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较多地关注结果,而对过程的有效性往往是忽略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产生只讲效果不计手段的问题。而这种效果的体现又往往是分数,是升学率,因此,就产生了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来换取高分和升学率的现象,并且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痼疾”。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