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思政”赋能下的高校舞蹈课程实践与探索——以《剧目 排练》为例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 剧目排练亦称为剧目表演,是舞蹈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实践 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通过剧目排练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舞蹈作品的 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审美能 力、肢体技能、情绪情感表现力。因此该课程的呈现能直观反映学生 各项专业基础课程的训练成果和综合素养。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有意 识地运用红色主题为主导的舞蹈剧作排演,引导舞蹈专业学生自觉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课程思政工作的广度、深度、向 度,真正落实“学思政精神,扬时代正气”,提高思政教育在舞蹈专 业教学中的实效性。 二、结合章节 本课程按照培养计划安排,围绕红色系列作品,以“黄河主 题”、“抗日主题”、“革命主题”、“岭南主题”、“中国传统文 化主题”等主题进行剧目选定与排练表演教学工作。完成《黄河》、 《中国妈妈》、《八女投江》、《南京.亮》、《紧握手中枪》、《战 1 地山花别样红》、《绣影叠香》、《榫卯》等舞蹈作品的排练教学与 经典复现演绎。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通过剧目排练的方式,选定具有象征性、教育性、思 想性的舞蹈剧目供学生赏析学习,并通过训练完成作品的复排和展 示。 1.结合专业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舞蹈情绪情感的培养,通过红色系 列主题内容的教学和和训练,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 认知、敬仰和认可,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完成精神建构、思想 自觉与文化反思。 2.聚焦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从“高阶性、创新性和 挑战度”维度为学生创设学习提升点,让每个学生的专业能力都在自 己原有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注重价值观的引领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舞蹈为载体,以传承 红色精神和经典与新创舞蹈作品为依托,引领学生形成“真、善、 美”的正向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由里而外地推进美育和思政的共 融,真正实现舞蹈课程思政。 四、案例意义 2 剧目排练是舞蹈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影响着学生的自我修养,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创造力、提升综 合能力和表演质量的关键。本课例秉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 原则,聚焦“专业能力培养”,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 “思政”元素,采用系列主题教学活动形式,以“红色主题作品选定+ 红色精神文化传播+红色经典舞蹈动作训练+自我观照”为主线贯穿课 程始终。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创建全景式、沉浸式思 政教育氛围,让“思政”赋能《剧目排练》课程,从而建构基于优质 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舞蹈专业教学的 育人功能,实现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五、教学过程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实施中,坚持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理 念,以生为本,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舞蹈作品鉴赏、文化背景介 绍、创作手法解析、情节段落划分、图形路线规划、角色选定与人员 分配、舞蹈作品排练,按照设定步骤适时植入思政元素,营造“沉浸 式”思政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思政”赋能下完成舞蹈剧目的学习, 并呈现于“舞台表演”。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大阶段(如表1、表 2、图1、图2所示): 3 4 5 6 7 图1左图:余畅老师教学笔记右图: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剧目排练 8 图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排演舞蹈作品 六、教学考核评价 针对该课程设定考核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教师通过作品分 析、舞蹈剧目展示、录像摄影存档对比、理论测评等方式,从专业知 识、专业能力、思政素养三个维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核评 价,并将学生复排作品与原作品剧照进行比对,检验“思政”赋能下 的《剧目排练》课程教学有效性(如图3、图4所示): 9 318级舞蹈师范班复排《南京.亮》、《中国妈妈》等作品与原剧照对比图 (注:拼图左边为原剧目视频剧照,右边为广师大学生复排剧照) 4广师大学生剧目作品舞台展演 七、案例反思 通过带有红色文化、革命文化、非遗文化色彩的经典舞蹈剧目复 排,不仅培养了舞蹈专业学生品格与性情、更在课堂互动中提升了师 生整体的精神境界。 1.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文化自信与专业感知能力的 提高,使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增加,从而提高了 对舞蹈作品的有效学习。 2.学生的学习力得到增强。从舞蹈剧目的经典复现中突显了学生 专业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演绎作品时情绪代 入感更强,情感表达更加准确。 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