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新常态下新常态新发展(下)三、新常态新发展1.新发展要增强对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自信。(1)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生产国地位来之不易。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在1980年是10.66%,2000年是22.81%,2014年是55.56%。1980年之后34年中世界纤维加工总量增长5800万吨,中国增长4659万吨。19802000年这20年在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条件下,中国以2倍于世界的平均速度增长,中国增长量是世界增长总量的1/3。20012014年这14年,中国加工量增加3640万吨,世界除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纤维加工总量下降了603万吨。中国纤维加工产业是包括棉、毛、麻、丝、化学纤维、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等各种行业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每一个行业的总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纺织机械行业和纤维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大特色。这14年中国人均GDP从2001年的1020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7485美元,其在国际地位从低收入国家上升到中等国家行列,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非但没有因为国民收入进入世界中上水平而转出和萎缩,反而持续做大,显然,持续进步的因素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全球人均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9.85千克/人,2010年是11.41千克/人,2014年是12.34千克/人;中国人均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10.73千克/人,2010年是30.8千克/人,2014年是36.55千克/人。在中国之外的全球人均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9.61千克/人,2010年是6.72千克/人,2014年是6.75千克/人,中国人均纤维加工量与世界扣除中国之外的人均纤维加工量之比分别为:2000年是1.12倍,2010年是4.59倍,2014年大约是5.42倍。这既是我国纤维加工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纤维加工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和发展潜力所在。(2)作为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的竞争优势明显。200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14.81%,2008年上升到30.28%,2013年继续上升到37.07%。(3)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顺差对全国国际收支平衡贡献最大。从1981到2014年全国货物贸易累计顺差24945.43亿美元,其中纺织服装累计顺差24810.01亿美元,占全国99.46%。“六五”期间,全国商品进出口贸易逆差123亿美元,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顺差171.94亿美元,扣除纺织部分全国则是逆差295亿美元;“七五”期间,全国贸易逆差213.5亿美元,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420.89亿美元,扣除纺织服装部分全国则是逆差634.39亿美元;“八五”期间,全国贸易顺差223.5亿美元,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868.91亿美元,扣除纺织部分全国则是逆差645.41亿美元;“九五”期间,全国贸易顺差1494.5亿美元,纺织品服装顺差1548.44亿美元,扣除纺织服装部分全国则是逆差53.94亿美元;“十五”期间,全国贸易顺差2125.38亿美元,纺织品服装顺差3351.62亿美元,扣除纺织服装部分全国则是逆差1226.24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全国贸易顺差11171.8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8029.80亿美元,扣除纺织服装部分全国则是顺差3142.04亿美元;“十二五”前四年,全国贸易顺差10266.81亿美元,纺织品服装顺差10128.41亿美元,扣除纺织服装部分后全国顺差只有138.4亿美元,这就是纺织的贡献。实践证明,中国建成纺织大国的历程始终伴随着产业进步,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中国市场化改革不断地激发产业的活力和内生动力,一方面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改造,另一方面不断扩大跨国合作,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生产力不断进步、产业组织方式不断改进、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这是纺织服装产业之所以成为中国最大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根本原因所在。金融危机过后,重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共识,美国以《制造业行动计划》为标志的“再工业化”,欧洲的《未来工厂计划》和德国的《工业4.0》规划都提醒我们,一定要珍惜中国工业化已取得的重大成果,要增强自信,站在新的起跑线坚持向纺织强国目标奋斗。我国第三产业的崛起是中国工业化发展到中后期的必然结果,但在新常态下,它的发展和提升同样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要思考在新常态下如何调整三产结构,提高三产劳动生产率;如何在新的产业革命和云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产结构升级。2013年中国三产增加值首次超过二产。但按劳动生产率来比较,三产人均创造增加值(现价)只是二产的82%。2013年按可比价,二产增加值增长7.8%,就业人数同比减少0.31%,劳动生产率提高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