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学习之道”的梳理、探究和反思,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2.阅读课文,把握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3.研读课文,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感受思辨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维水平。4.在深入阅读文本、学习文本论述方法的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1.阅读与分析本单元各类选文,理解作者提出的学习之道、从师之道、改造学风、借鉴吸纳、开放与创新等重要的学习命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形成自己的学习之道。2.理解论述类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感受文章的思辨力量。教学方法组探究法,点拨法,对比阅读法,读写互促法。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学习)任务一从历史语境中感悟古代说理散文的哲思(第一、二、三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代思辨性作品;积累文言词汇,辨析虚词、文言句式的用法;探究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和传统思维方式;2.体会论述类文言文中论点明确、层次分明、形象说理、对比论证等特点和风格。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的第2点。01第一课时导入:溪畔文学社征稿启事本周是学校传统的“学习活动周”,为更好地给入学不久的高一同学在学习上提供指导,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本社特开设“学习”专刊,让同学们感受学习的变化,探索学习之道。参赛对象:高一全体学生征稿主题:“学习”新说主题要求:为让本次征稿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稿件以《劝学》《师说》为题材,以古为鉴,通古今学习之变化,晓古今学习之心得。凡与此相关的内容皆可,如:讲述先贤的学习故事,探索古人的学习之道,介绍自己的学习新方法,写出自己学习新体会……1.作品要求:来稿文体不限,立意自定,要求原创,字数600字左右。2.时间要求:11月1—12月31日;投稿方式:邮箱:XXXXXXX@XXX.com溪畔文学社2021年10月29日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1.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单。2.借助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关于荀子和韩愈的资料,完成人物履历表。活动二:口头翻译,理解文意:1.小组间相互翻译《劝学》《师说》全文。提示:略2.教师补充答疑。提示:略3.如何翻译“句读知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提示:这句仅依据课下注释不容易理解其深层意思,要结合作者有针对性的批驳,结合特殊句式的分析来理解。首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均为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之”是助词,翻译时要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其次,作者写这句的意思是批评士大夫,他们在自己的孩子“不知句读”时,让他们从师学习,即“或师焉”,此为“小学”,在小的方面学习;但是,当自己“不解惑”时,却耻于从师学习,即“或不焉”,此为“大遗”,在大的方面不学。最后,作者用“吾未见其明也”表达了对士大夫行为的批评和否定。作业:反复阅读《劝学》《师说》,选择其中一篇配乐朗诵,发布到喜马拉雅、蜻蜓等网络音频平台。02第二课时导入:作为一名有着近十年“学龄”的“资深”学生,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我们听过了很多很多,你能说几句吗?这些名言警句都是先辈们对我们后人的勉励和警示。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感悟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和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告诉我们的有关于学习的至理名言。活动一:把握基本内容,理解文章观点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劝学》《师说》。这两个题目分别是什么意思,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呢?提示:《劝学》:“劝”指的是勉励。题目的意思是勉励他人学习。《师说》:“说”是一种文体,是论说文的一种,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那么“师”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师学习,是名词活用作动词。题目的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2.小组间交流思考:这两篇文章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提示:这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文。一篇是讲有关勉励他人学习的文章,一篇讲有关从师学习的文章。活动二:梳理《劝学》的观点及行文思路小组交流合作:《劝学》的写作目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要点、论证方式及论据分别是什么?完成下面表格。活动三:梳理《师说》的观点及行文思路小组交流合作:《师说》的写作目的、写作理由、各段落的写作要点及具体体现分别是、什么?完成下面表格。作业: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极大的改变,有人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马斯克“脑机”接口这些技术的出现意味着未来不再需要知识的积累,老师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要求:结合《劝学》《师说》中对“学”“师”等观点看法,富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完成后添加到到班级共享文档、分享、交流。03第三课时导入:《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