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现状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却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和教师自身素养的影响,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得非常迫切。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被列入教学目标,这是对教育根本目的的回归,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发展的整体关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情况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以下笔者结合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现状及其难以落实的原因作一分析,并就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缺失会造成哪些危害进行探讨,以增强一线教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现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提出是2004年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就笔者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无独有偶,卢家楣老师的一份相关调查报告也印证了笔者的看法,卢家楣老师在《对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全国)中有一条关于“情感目标的意识和实施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情感目标了解、写进教案并在教学中有措施落实的教师比例分别占总数的33.0%、10.5%和17.8%;对情感目标有点了解、有时写进教案并在教学中有时有措施落实的教师比例分别占总数的55.9%、54.0%和65.2%;而对情感目标不了解、未写进教案并在教学中没有落实措施的教师比例分别占总数的11.1%、35.5%和17.0%,这一结果表明只有少数教师能清晰地了解情感目标,而能落实到实践中、行动上的教师则更少。”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难以落实的原因分析1.应试教育的制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难以落实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应试教育的制约。本是我国教育评价中一个环节的高考,现在已经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系统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被量化评价,使得高考偏重于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这种重知识轻情感的评价方式直接决定了教学中重知识目标落实、轻情感目标落实的偏向。2.教师自身素养的制约。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是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难以落实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包括教学观念、专业素养、情感素质等。教学观念和认识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落实。有的教师虽然在教案上写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只是走走“形式”,在思想上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的教师认识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但由于课时紧,迫于高考的压力,权衡“利弊”后,还是舍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对教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教材,对教材整合、再处理的能力强。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隐性,教育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就存在于教师的丰富情感、人格作用及价值导向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师德修养、情感表达能力等情感素质都制约着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落实。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缺失的危害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下,只看重分数,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1.制约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正如植物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去滋润一样,学生的心灵也需要教师用情感来滋润。情感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学生精神生活贫乏,甚至会造成价值观错位。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沉迷网络、校园暴力等事例屡见不鲜;还有部分学生相互攀比,比谁的父母职位高,谁家开的车好,谁穿戴的是名牌;凡事以我为中心,遇事独断专行,不能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等等,诸如此类现象折射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不到位。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实,并内化到学生的言行中,这些不良现象肯定能有所改观。2.加剧社会道德滑坡。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偏离的重要因素。北京四中的何石明老师在2007届200多名高中生中做了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内心深处不再有任何信仰。信仰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建立积极信仰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一般说来,一个拥有良好信仰的人,在自觉地远离欺诈、贪婪、暴力等恶俗行为的同时还会设法回报社会,信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