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10年时间了,如果从03年开始算起,到2013年,课改已进行到第10个年头了,10年来,我们的课改从轰轰烈烈开始,到今天,这一路走来,课改似乎给过我们很多的喜悦、期盼和梦想,但同时可能更多的是带给了我们很多的迷茫、困惑和无奈。我们姑且不去评说课改的成功与否,现在,每当我们静下心来,回望这段历程的时候,起码在理论学习方面,我们会感到还有很多的功课没有做好。比如三维目标的问题。三个维度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到底有多重要,它的可操作性怎样?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还没有弄的很清楚。第二个原因,这些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又很难在各种培训活动中,甚至包括通过查找资料来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所以,课改的这些年,我们很多老师,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就像刘欢在一首歌里唱的那样,闭上眼睛就睡,张开嘴巴就喝,迷迷登登上山,稀里糊涂过河,这样一路走过来的。正是基于这样两个原因,我今天试探着对这个问题作一下探讨,完全是个人的认识。现在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课改还是有成效的,起码我们的课堂有了一些变化(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多了,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师生关系更家平等,课堂也更加民主)。总的来看,我们的教学,形式上虽然有了一些进步,但很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应试还在主导我们的教育。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妨用鲁迅的一句话来宽慰一下我们自己。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鲁迅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中国,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高投入,低产出;轰轰烈烈的开始,冷冷清清的收场。课改也是如此。所以,做个中国公民,就要有耐心。崔永元这次在两会上提到三大差别(工农、城乡、脑体)时就说,在我小的时候就喊要缩小三大差别,直到现在我快进敬老院了,还在喊,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很多事都是这样。那么,课改的这样一个结果,问题出在哪里?是课改理论本身出现什么问题了吗?应该说,纵观建国后我们进行的课程改革(共8次)唯有这一次课改在理论上认识最到位,最完善,也最成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过去的课改,特别是早期的课改,大都只是在课程功能,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的局部的改革,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大。(如1963到1965年哪次改革,确定了双基的课程模式;强调语文和算数,课时比例严重失调(苏联模式);1977到1984年,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时比例相对协调,基本恢复了正常的教写秩序)但这些改革都是在局部上进行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育人观念和育人模式。而这次课改却不同,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程体系上,它改变了过去的改革只在局部进行的弊端,而是从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课程的实施、评价、管理等6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的全方位的改革,这种改革在理论上应该是系统的,完善的,成熟的。再一个是培养目标,建国后的历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在价值取向上,注重了“工具性”,忽视了“本体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现代化的建设者,等等,都有很浓厚的意识形态痕迹)本次课改,在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这样一个全新的育人理念。这个理念的确立,既有我们自身教育实践的总结,同时也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其中就包括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标准____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如学会求知,不要求死记硬背一些知识,不是把知识从一个本上挪到另一个本上,而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那么,既然理论是理想的理论,培养目标也是理想的目标,为什么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缺少理想的社会环境和理想的人去实现它。首先,我们的社会环境有问题:①人才的评价标准、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高考还是一卷定终身,这是体制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现在这种状况已有所改变,基础教育有点改不动了,高校等不急了,要另起炉灶了,就是扩大自主招生,它的本意是什么?多几把评价人的标尺,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上海2010年不考语文)高校自主招生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把它做好了,在中国,又会很难。②长期以来,我们这个社会,公民身上普遍缺少三样东西:信仰、情感和责任感。这里先不说情感,不说信仰,只说说责任感。我们国家的社会成员,公民意识一直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状况,必然导致社会成员责任感的普遍缺失,几千年来都是如此,不论是在社会动乱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是如此。战争年代,外敌入侵时都不能万众一心,和平年代更是个人顾个人,对自己有利的事,就积极主动的去做,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就不去做,或被动的去做。很少有人,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去做事。特别是知识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