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年负极行业供需及竞争格局分析1.负极行业:人造石墨是主流,硅基负极是方向负极是锂电四大主材之一,贝特瑞率先打破日本垄断实现天然石墨国产化。负极作为锂电四大主材之一,占锂电池成本10%-15%左右。2000年以前,日本企业垄断负极材料生产,主要应用材料先后从Sony公司研发的石油针状焦、HONDA公司研发的中间相碳微球发展到三菱化学研发的改性天然石墨。2002年贝特瑞成功打破日本垄断实现天然石墨国产化,并在后续发展中逐步实现人造石墨和硅基负极的研发和量产。目前贝特瑞是业内少有的在天然、人造石墨及硅基负极等全品类布局的公司。人造石墨是主流,硅基负极是方向。主流石墨负极可细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其中人造石墨凭借较好的循环寿命及一致性在动力领域占据主要位置,天然石墨则凭借较低的成本和较高容量普遍应用于消费领域。出于成本考虑,部分动力厂商也开始用天然和人造复合石墨做负极。2021年人造石墨国内负极份额占比84%,天然石墨14%。我们预计未来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会长期处于共存的状态。石墨负极工艺成熟,高端天然和人造石墨均能做到360mAh/g以上容量,比能量接近理论极限。硅基负极材料凭借400-4000mAh/g的超高容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2.供需格局:短期维持紧平衡,长期供需格局较好下游锂电需求维持高增,2021-2025年负极材料成长空间近2倍。根据GGII数据,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72万吨,同比+97%,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量达223万吨,其中国内出货量达208万吨,相比2021年有近2倍成长空间,CAGR达30%以上;2021年国内人造石墨出货量超60万吨,同比+97%,占比84%,同比持平,随着负极厂商人造石墨产能的加速投产,我们预计到2025年国内人造石墨出货量达179万吨,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6%;2021年国内天然石墨出货量超10万吨,占比达14%,随着消费类电池需求的增长以及比亚迪等部分动力厂商加大采购天然石墨,我们预计2025年天然石墨出货量近24万吨,占比11%。硅基负极市场迎来快速增长,出货量预计大幅增加。根据GGII数据,2021年国内硅基负极出货量达1.1万吨,同比+83%,占负极材料出货比例为1.5%。随着特斯拉4680电池的量产以及大圆柱电池的推广应用,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硅基负极出货量达5.5万吨,相比2021年有超4倍的成长空间,2021-2025年CAGR达50%,占比预计提升至2.2%。由于硅基负极通常以低于10%的掺硅比例掺杂到石墨负极中使用,因此我们预计2025年掺杂后的硅基复合材料出货量预计达45万吨以上(按硅碳、硅氧各占50%测算),占负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达20%以上。“双限”政策下石墨化产能扩张受限,供需维持紧平衡,负极材料长期格局较好。石墨化是人造石墨的必备工序,我们测算2021-2023年石墨化供给分别为52/82/123万吨,需求分别为52/83/118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0%/100%/96%,短期石墨化供需维持紧平衡状态。由于“双限”政策影响,国内各地对属于高能耗产业的石墨化项目严格限制,目前纯石墨化厂商扩产项目较难通过地方政府能评及环评审批。负极厂商一体化产能项目由于更能促进地方就业和贡献更多税收,并属于国家鼓励的新能源产业,相对更容易拿到能评和环评审批。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石墨化产能新增约50万吨,其中通过负极厂商一体化项目新增44万吨,占比88%,纯石墨化厂商新增6万吨,占比12%。我们认为“双限”政策避免了石墨化产能的无序扩张,利于负极行业稳步发展,并且间接加大了负极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地位,负极行业长期供需格局较好。3.竞争格局:中国占据全球垄断地位,龙头厂商优势突出中国负极厂商占据全球负极产能八成以上,具备垄断优势。全球负极产能集中分布在中、日、韩三国,截至2021年底,全球负极厂商名义总产能110万吨,其中中国负极厂商总产能达94万吨,占比85%,韩国、日本总产能16万吨,占比15%。我们预计到2022年底,全球负极厂商总产能达184万吨,其中中国负极厂商总产能达166万吨,占比提升至90%,中国在全球负极材料垄断优势进一步加强。国内负极厂商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厂商格局稳定。根据鑫椤咨询数据,2021年国内负极材料产量达66万吨,同比+85%。负极龙头贝特瑞市占率26%,同比+3pct,国内负极CR3/CR5分别达56%/80%,同比-2pct/持平,龙头厂商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其中贝特瑞、中科星城和尚太科技扩产积极,市占率提升较为明显。我们预计随着各大厂商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负极龙头厂商将呈现多强并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