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追问与思考”的再思考新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4)导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随后的叙述中,又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这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一句中,省去一个定语“在实践中对世界”,那么,就变成了“哲学源于人们……的追问与思考”。由此要问:“哲学源于人们的追问与思考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追问与思考都属于意识、思维的范畴,属于认识的范畴,属于人的心理活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认识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世界观的学问,也是一种认识。既然哲学是一种认识,那么,哲学来源也只能有一个:只能来自实践。哲学源于实践,或哲学源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体说,在实践中产生了感性认识,经过追问与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然后经过追问与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从哲学产生的角度来讲,获得感性认识,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具体现象的认识,经过追问与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则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本质与规律的抽象与概括,再将这些理性认识体系化,便成为哲学。可用图示表示:实践→(感官)感性认识→(追问与思考)理性认识→(体系化)哲学。无论哪个阶段的认识,源头只有一个:实践。因此,新编教材《生活与哲学》对哲学来源的表达,值得商榷。追问与思考,既不属于实践,也不属于知识本身,而是由实践到认识的中间环节——深层探索过程——运用概念、判断与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进行分析与综合。这一中间环节,并非认识的源,尽管认识离不开追问与思考。由此可知,追问与思考并非哲学之源,并非加上一个“在实践中对世界”的定语就会成为哲学的来源。追问与思考是一种心理活动。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正是由于对世间万物的惊讶和困惑才产生对世界万物的追问与思考,但惊讶与困惑,追问与思考,都只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思维活动。惊讶,可以说是哲学思考的开端,但不能说是哲学的来源。追问与思考是一种认识活动。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才开始了对自然万物的哲理性探索,以脱出愚昧无知,脱出愚蠢状态。追问与思考便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活动。这种对未知世界的哲理性探索,只是一种认识活动。出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而开始对自然万物的哲理性探索,也只是哲学思考的开端,但不可能成为哲学的来源。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反思和总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凡是人的认识,只能源于生活实践,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来源。当然,新编教材在此观点前有一段论述,指出“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然后指出:“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而在旧版(2008年3月第3版,2011年5月浙江第6次印刷)《生活与哲学》(必修4)中的表述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新、旧版本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就是,哲学离不开“追问或思考”,但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可能源于追问与思考,只能源于生活实践。即使是柏拉图的话:“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也只能说明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也不能得出“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