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有效追问的再思考 提问在数学课堂上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学生与教材的纽带;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二次提问”,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作为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内容本质的手段,体现在“追”上,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深入作疏导,给主体学习过程作调控和指导,直接指向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深度。什么样的“追问”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所谓的“有效追问”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它是建立在教师的学识魅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技巧。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为真实的表现,而且也是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真实体现。 一、在模棱两可处追问,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 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习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因此对新知的领会能力有所不同。再者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逻辑性强的内容学生理解更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就在学生理解的模棱两可处教师适当的追问,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从而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 1、追问:从模糊到清晰 小学数学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内容划分清晰,综合性知识较少。例如二年级教材中有一单元安排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后面紧接着都是这类题目的练习。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很容易迁移方法正确列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与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因此,这时我们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能将问题转化为“就是求几个几相加”,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了这类题目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在一次次问与答的过程中,不仅让清晰的更清晰了,重要的是那些依葫芦画瓢的学生,对于解题策略的理解由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2、追问:从疑虑到坚信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产生理解上的疑虑。此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及时追问,积极引导,从而开拓思路,让他们有顿悟与豁然开朗之感,从而坚信自己的理解。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有这样一题:“甲、乙两地相距2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辆每小时行7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要求列出综合算式。多数学生列出了这样的解法:260÷(60+70),但也有个别学生的解法是:260÷60+260÷70,针对这两种情况,追问:“这两种解法到底哪个正确呢?”有学生认为都正确。于是就请他们把这两种解法的答案算出来,一会儿,很多学生发现得数不相同。这时再追问:“得数怎么会不相同呢?找找原因,是不是计算错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计算没有错误,260÷60+260÷70是错误的。因为除法是没有分配律的,260÷(60+70)是不可以转化为260÷60+260÷70的。再次追问:那么这种解法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最后算出的又是什么呢?学生们经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发现,这一解法与题意不相符合,它表示的是两辆车各行260千米,一共需要几小时,而不是题目中的一共要行260千米。如果一开始就对“260÷60+260÷70”这算式置之不理或轻轻带过,就不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学生的灵性也会被我们默默的扼杀。正是这适时的“追问”坦然公开了学生的疑虑过程,在疑虑到坚信的过程中,学生对自身的错误理解与正确理解就会更深刻、记忆就会更牢固。 3、追问:从常规到创新 小学生思维跳跃性强,如果教师引导得当,他们中往往会产生连老师都预想不到的精彩。 在教学《三位数减法》时,教材“试一试”安排了这样一题让学生解答:1000-356=,在交流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只有一位学生说他不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教师就追问他“那你是怎样做的,能告诉大家吗?”他很快回答“我是先用999-356算出结果是643,然后再加上1就是644。”此时班上同学还不理解,教师继续追问:“你怎么想到要用999来减呢?”那位同学充满自信地说:“因为999减任何一个三位数都不要退位,计算起来简便,我口算就能算出了,现在被减数是1000,只要把算出的结果再加上1就可以了。”这时同学们豁然开朗,一致表扬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教师抓住这一绝好时机,继续追问其他同学“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不需要退位”、“简便”、“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顿时,课堂上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肯定了这种计算方法的好处,认知也在意外中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化。试想,如果没有及时而有效的追问,课堂中那不曾预约的精彩会不期而至吗? 二、在难点关键处追问,凸显数学的核心概念。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