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322904A(43)申请公布日2019.02.12(21)申请号201811322860.1(22)申请日2018.11.08(71)申请人宁国市惠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地址242300安徽省宣城市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汪溪工业园区渡口路(72)发明人熊伟(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代理人毛雪娇(51)Int.Cl.F16C9/04(2006.01)B60G21/055(2006.01)D04C1/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及其制造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稳定杆衬套领域,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包括柔性带主体、聚四氟乙烯纤维层;所述柔性带主体螺旋卷绕成管状,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粘接在一起;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层编织在管状的柔性带主体的内侧带面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减小了稳定杆衬套的磨损,降低了由摩擦产生的高温,杜绝了因摩擦产生的异响。CN109322904ACN10932290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带主体(1)、聚四氟乙烯纤维层(4);所述柔性带主体(1)螺旋卷绕成管状,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粘接在一起;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层(4)编织在管状的柔性带主体(1)的内侧带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部(2)、第二加强部(3),所述第一加强部(2)、第二加强部(3)分别位于所述柔性带主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加强部(2)、第二加强部(3)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柔性带主体(1)的长度方向并分别延伸到所述柔性带主体(1)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2)、第二加强部(3)均由缝纫线沿所述柔性带主体(1)的长度方向来回编织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主体(1)上还设有纵向加强缝纫线,所述纵向加强缝纫线沿所述柔性带主体(1)的宽度方向来回编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层(4)的厚度为0.5~1.5mm。6.一种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各种型号的丝线并入编织机,编织机将丝线编织成具有柔性带主体(1)、聚四氟乙烯纤维层(4)的绒带;步骤B,步骤A中编织的绒带通过刷胶机,刷胶机将胶刷在柔性带主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步骤C,步骤B中刷过胶的绒带通过热干机,热干机加热使胶固化;步骤D,步骤C中加热后的绒带进入布卷机,绒带卷绕上布卷机上的钢管,卷绕在钢管上的绒带通过热粘合机加热刷胶处使之粘合成管状;步骤E,步骤D中形成的管状绒带进入自动裁切机,自动裁切机将管状绒带在线自动切割成设定的尺寸,制成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各种型号的丝线并入编织机之前挂在纱架上,丝线经过张力器调节张力后并入编织机。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热干机加热使胶固化之后绒带由收卷机收起。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绒带卷绕上布卷机上的钢管之前进入布卷机上的张力器,张力器控制好绒带张力后绒带卷绕上布卷机上的钢管。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绒带粘合成管状之后由橡胶拉力带将钢管上的管状绒带拉出。2CN109322904A说明书1/3页一种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稳定杆衬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汽车上的稳定杆衬套采用纯橡胶制品,稳定杆衬套与稳定杆结合后耐磨性差,易疲劳,寿命短,还经常出现摩擦或挤压产生的异响,严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能和可靠性能,成为制约产品的重要问题,亟待改进。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稳定杆衬套与稳定杆之间产生的噪音以及易磨损问题的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及其制造方法。[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稳定杆衬套内部轴承,包括柔性带主体(1)、聚四氟乙烯纤维层(4);所述柔性带主体(1)螺旋卷绕成管状,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粘接在一起;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层(4)编织在管状的柔性带主体(1)的内侧带面上。[0005]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加强部(2)、第二加强部(3),所述第一加强部(2)、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