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001530A(43)申请公布日2019.07.12(21)申请号201910362474.3B32B3/08(2006.01)(22)申请日2019.04.30B32B33/00(2006.01)B32B37/06(2006.01)(71)申请人格林莱特实业(苏州)有限公司地址215000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北漳泾路76号(72)发明人杨俐石普辉(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代理人马小慧(51)Int.Cl.B60R5/04(2006.01)B32B29/02(2006.01)B32B17/02(2006.01)B32B17/06(2006.01)B32B7/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及其制备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及其制备工艺,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连接面料;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边界设置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的第二面板的一侧边界设置有与第一台阶面相互配合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的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通过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相互搭接;所述的连接面料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一侧表面连接。本发明的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通过增加一个台阶封边,解决了产品成型过程中的工艺问题,减少了露玻纤和分层。在产品装配后这个台阶也可以反向相互支撑,有效的杜绝了承载时凹入掉落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盖板的结构可以实现自由折叠和翻转。CN110001530ACN11000153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连接面料;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边界设置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的第二面板的一侧边界设置有与第一台阶面相互配合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的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通过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相互搭接;所述的连接面料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一侧表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面料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一侧表面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面料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一侧表面通过贴扎带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面料上设有带勾刺的弹性纤维,所述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细软纤维,所述的连接面料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一侧表面通过贴扎带进行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依次包括第一PU层、第一玻纤层、纸板层、第二玻纤层和第二PU层;所述的第一面板还包括用于包覆侧边的包边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的台阶面的高度为第一面板厚度的1/3~2/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的台阶面的宽度为第一面板厚度的1/3~2/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边层为聚丙烯材料制备得到。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铺料:按顺序将第一玻纤、纸板和第二玻纤铺成三明治结构;(2)喷涂PU层:采用喷枪将PU喷涂到三明治结构的两面;(3)成型:将喷涂好PU层的三明治结构放入加热的模具中进行切边成型,得到包含台阶面的面板;并对面板进行清理和打磨;(4)喷胶复合面料:对面板的表面喷胶复合面料,所述复合面料上设有细软纤维;(5)包边:对面板的侧边喷胶包边层材料,对盖板进行包边得到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6)装配: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台阶面相互搭接,然后将设有带勾刺弹性纤维的连接面料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一面粘合在一起,得到装配好的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2CN110001530A说明书1/3页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及其制备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和翻转的盖板及其制备工艺,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汽车行李箱盖板可以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单独板组成,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板能实现自由折叠和翻转的效果,方便用户在从备胎放置位置取工具时只需要打开后部分的板即可。现有的行李箱盖板产品结构一般是两块独立的板相互拼接而成,接头处为直角边框,在对产品的承载测试时发现,这种结构的承载性能明显下降,甚至整个产品会下凹掉落。虽然考虑在板两侧的支撑搭边处加宽,但实际在行驶震动时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同时两块板对接处直角的边缘在产品成型加工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每个独立产品的轮廓很厚,接近直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