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本细读对于阅读教学的意义高永娟老师围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从好课的标准出发首先提出"好课“的标准和十大特征,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首先应弄清语文课到底教什么,以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明确学习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之一;接着又从七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如何精读文章,学习文章法,让老师们进一步领悟了语文课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最后高老师又以《赵州桥》为例举,指出学习表达和练习表达要贯穿阅读教学始终,而用好教材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特别是高老师讲解了“文本细读的内涵”以及“文本细读对于阅读教学的意义”。让我的印象最深刻。文本细读是一种研究作品的方法,即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教师要备好课、上好课,文本细读是基础。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我们老师只有通过对文本多次地、细致地阅读,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挖掘教材的深度,抓住教材中的细节。通过细读文本,才对教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有独树一帜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对“文本细读”有了深一层次的认识。以前总感叹为什么特级教师们能够上出如此令人震撼的课?为什么他们对教材有如此深厚的见地?为什么他们能够设计出如此令人惊叹的教学方式?这些种种疑问,在高老师的讲座中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原来教师们要上好一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高老师着重讲了如何进行文本解读。(1)细读文本,潜心会文教师在对文本处理时,不应该轻而易举地让它“滑”过去,而应该像犁地一样“犁”过去,就是对文本进行“细读”。文本解读要求教师不仅重视文章的一词一句,甚至对文章的标点、题目等也都要认真加以推敲。如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分析,哪个是它的文眼,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例如:《可贵的沉默》的题眼是什么呢?经过分析,文本中“沉默”这个词出现了六次。为什么?这六个“沉默”意思一样吗?内涵一样吗?有一句说:“沉默了足足一分钟”;还有一句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两个“沉默”有没有区别?前一个“沉默”是从时间的角度说的,这一分钟,是让每一个孩子自我觉醒的过程;后一个“沉默”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讲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在沉默。只有这样去推敲、咀嚼,这样的课才能扎根在言语本身,扎根在孩子心里。是呀,上好一堂精彩的课,教师第一环节便是理解教材,解读教材,钻研教材。在钻研中挖掘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教学元素。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也提出了:“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语文,是加法的艺术”。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足见文本解读的重要性。(2)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过去我们总是以作家为中心,现在我们打破作家中心,走向以读者为中心,强调每一个阅读主题都可以发挥作用。不仅老课文可以读出时代意义,而且还可以进行多元解读。高老师举的例子,让我明白了这点。《再见了,亲人》,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是亲人?志愿军是不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个层面大家都会做。然而做课老师又提出,亲人是双方的,那么我们再看看,志愿军是不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是去寻找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比一般老师已深了一层。做课老师还有第三层推进——课文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结成下骨肉亲情。在今天和平时期,还有没有这样的亲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人人拥有爱心,处处都有亲人。”这样的课难免引起争议,但细细想来,做课老师却是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地解读,他是对《再见了,亲人》做一个当代解读。他的当代解读读出了对今天的孩子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想想自己在平时的备课中,对文本解读浅尝辄止,缺少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往往过分依赖教参,查阅现成的教案或教学实录,把别人的设计依葫芦画瓢搬上课堂,对文本缺少个性解读。这样一来很难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主导者,相反却成了别人劳动成果的附庸品。也无法让自己的课堂发出光彩,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高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的引领,又有实践的借鉴,让我感受到特级教师的魅力,真是收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以理论作指导,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