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691360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691360A(43)申请公布日2012.09.26(21)申请号201210147288.6(22)申请日2012.05.14(71)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地址310018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5号(72)发明人李秦川陈换过鲁宁周香琴武传宇胡旭东(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代理人王洪新(51)Int.Cl.E04B1/98(2006.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33页页附图附图44页(54)发明名称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纺织墙板中的阻尼减振装置。目的是提供的减振装置应可通过阻尼层内部的几何体结构而使阻尼层具有各向异性,使受激振动机械能转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变形能等),使振动波-声波得到最大程度的衰减;该机构还应有结构简单、质量和体积小、便于薄板处安装等优点。技术方案是: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包括采用低密度阻尼材料一体成型的入射层、辐射层、位于入射层和辐射层之间的阻尼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由一组纵横排列的几何体结构组成,所述几何体结构与所述入射层、辐射层组合成蜂窝状,各几何体结构均同向布置,并且各几何体结构在横向和纵向均间隔一定距离。CN102693ACN10269136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包括采用低密度阻尼材料一体成型的入射层(A)、辐射层(B)、位于入射层和辐射层之间的阻尼层(C),所述入射层安装在设备振源部位,所述辐射层安装在设备需减振的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由一组纵横排列的几何体结构(5)组成,所述几何体结构与所述入射层、辐射层组合成蜂窝状,各几何体结构均同向布置,并且各几何体结构在横向和纵向均间隔一定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体结构由两个张口方向相向而对的子单元组成,每个子单元具有两条一体成型的减振边,其中一条减振边与所述入射层连接,并且与入射层的夹角为α1;另一条减振边与所述辐射层连接,并且与辐射层的夹角为α2;两条减振边之间的夹角为α1+α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α1的取值为30-45°,α2的取值为30-45°。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层与辐射层平行布置,或者同心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阻尼材料为树脂。2CN102691360A说明书1/3页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纺织墙板中的阻尼减振装置。背景技术[0002]减振和降噪是振动控制中的两个要求,减振技术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质量、刚度、阻尼系数的控制,达到减小振幅的目的。在质量、刚度、阻尼系数这三个参数中,传统方法往往更注重对质量和刚度的控制。比如通过增加纺织墙板的质量,从而将振源和所要隔振的区域分离开来以实现减振,这种减振方式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减振效率,其缺点是减振装置的质量和占用的空间比较大,特别是当设备要求高分贝减振时,往往会因为减振装置的质量和占用空间过大而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另一种方法是设计双墙板结构来实现隔振减振,其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以及两墙板之间的粘弹性材料,可采用低密度的粘弹性材料来避免出现减振装置质量过大的问题,但双墙板结构中粘弹性材料往往厚度较大,从而导致减振装置空间过大。[0003]同时,上述两种方法在无法改变机械结构(如薄板结构等)的场合无法实施;其次,这些方法只是将机构(系统)或零件的频率响应函数(FrequencyResponseFunction,FRF)进行水平平移,其可以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但基本不影响响应特征,或者说对振动的能量没有消耗。[0004]上述问题可通过采用增加部件或系统的阻尼来解决。阻尼是衡量系统损耗振动能或声能的能力,阻尼越大,系统从受激振到回复至受激前的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就越短,其基本原理是直接通过分子运动进行耗散能量。各种阻尼技术都是围绕如何把受激振动机械能转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变形能等),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功能和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061886.5)公开了一种可适用于薄壁结构上的阻尼减振片材,但其阻尼层结构过于单一而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减振。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720073829.X)提出了一种变阻尼减震器,通过电磁线圈的外加磁场改变从阻尼孔流出的磁流变液粘度达到变阻尼减振,其缺点是阻尼系数随机变化,造成间歇性的振动强与弱,减振效果不稳定。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