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偏远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课程改革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当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课改学校,实验学校,课题学校,中心城区学校时,我们这些地处偏远,条件落后,师资匮乏,信息闭塞的偏远农村小学在课改的浪潮中又受着怎样的影响,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上学期,笔者调研了18所村级小学,听了40节语文课,了解了偏远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一、发生的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多数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教育观念也在逐步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具体表现在:(一)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经验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过程,重在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优化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匮乏,没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但是有的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最朴素的方式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奓山瑠环小学的一位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湖》一课,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独具匠心。在识字环节,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本内容把字词卡片设计成小鱼模样,野果模样,谁会读会写了,就能和小鱼一起玩耍,就能摘走野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在品读诗句环节,老师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品读、想象,积累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譬如在教学“微风吹过湖面,波纹一圈追着一圈,好像一张发光的大唱片”一句时,老师先让学生互相在脸上轻轻吹一吹,感受微风的轻柔与舒爽;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微风吹过湖面情景的句子初步读一读;然后端出一盆水,让孩子们轻轻对着盆里的水吹一吹,感受想象“波纹一圈追着一圈,好像一张发光的大唱片”是什么样子的,并抓住“追”这个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想课间在操场上你追我、我追你快乐玩耍的情景,从而感悟到这里为什么用“追”而不用“接”;最后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再来读一读,读出湖水的美、湖水的快乐。这个过程没有优美的画面,没有悠扬的音乐,但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环节却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池湖水的美,那池湖水像孩子般的快乐,也让孩子们初步品味到了诗句用词的精妙。老师以她的智慧,用原生态的教学方式,优化整个课堂教学,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扎实有效。(二)尽力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应该怎么想、怎么说,教师都有统一的标准。学生不敢随便动,不敢随便想,不敢随便说。在偏远的村小,这种现状尤为明显,课堂上,教师们拿着教本严肃地讲,学生们拿着笔忙碌地做笔记,偶尔有学生发言,也是贴标签似的答案。然而如今,这种现状有着极大的改变,村小教师意识到新课改倡导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如一位五十多岁的村小老教师,在课堂上如一位慈祥和蔼的邻家爷爷带着孩子们在玩中学。教学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二年级古诗题——《寻隐者不遇》,老师问:“孩子们,这五个字怎么读啊,看看拼音,老师还不会读呢?哪个同学教我读一读。”这一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照着拼音认认真真读起来,都想当老师的小老师呢!读准课题字音后,老师又问;“从这五个字中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的也可以问我?”学生有的说知道“寻”的意思,有的说不知道“隐者”的意思,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孩子们不知不觉明白了诗题的意思。这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老师转变了传统“教”“授”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伙伴,营造了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点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诱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尝试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研中可喜的发现部分村小教师正尝试着改变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地、探究性的学习。以奓山新民小学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山茶花》为例,文中有两个问句,一句是“你见过山茶花吗?”,另一句是“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教学时,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品读山茶花的美,而忽略了这个语文知识点。而这位老师教学这个环节时,却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先出示句子“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让学生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讨论,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己发现句式特点后告诉学生这样的句式就叫反问句。然后再出示句子“你见过山茶花吗?”,“咦?这一句也有问号,和刚才那个句式一样吗?”王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