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571884A(43)申请公布日2023.01.06(21)申请号202110687386.8(22)申请日2021.06.21(71)申请人复旦大学地址200433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72)发明人戚建平刘文娟吴伟卢懿(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8专利代理师吴桂琴(51)Int.Cl.C01B33/12(2006.01)B82Y40/00(2011.01)A61K45/00(2006.01)A61K47/69(2017.01)B82Y5/00(2011.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7页(54)发明名称一种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硅纳米载体及其载药体系(57)摘要本发明属于药物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硅纳米载体及其载药体系与应用。本发明的硅纳米载体为球状或棒状,当为棒状时长径比为2‑6,球状硅纳米粒载体可通过“蜂窝”孔状结构将药物载入其中,可增加药物的分散度,促进药物吸收棒状可避免黏液更新对口服纳米粒的快速清除,延长胃肠道滞留时间,载药体系的含药量为20‑60%,使负载药物在棒状硅纳米载体中以无定形式和结晶态同时存在,从而提高其药物溶出程度,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减少药物用量达到相同的吸收效果。本发明的硅纳米载体对难溶性药物或者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等负载提供了新的思路。CN115571884ACN11557188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硅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纳米载体的形状为球状或棒状,当为棒状时长径比为2‑6。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碱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硅源继续搅拌离心,取下层沉淀,依次用水、醇溶液进行洗涤,再次离心收集沉淀,将沉淀分散于醇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加热回流后,冷却、离心,依次用水、醇溶液进行洗涤,干燥后得硅纳米载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或苯扎溴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硅源选自硅酸四乙酯、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1,4‑二(三乙氧基硅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碱溶液选自氨水、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质量分数为25‑30%;所述酸溶液选自盐酸、碳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质量分数为35‑4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碱溶液、硅源与酸溶液的料液比为1g:200‑500mL:2‑5mL:2‑6mL:7‑23mL。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均为在12000rpm下离心10min,加入碱溶液后在500‑600rpm下搅拌30‑60min,加入硅源后搅拌2‑5h,加热回流温度为70‑90℃,时间为10‑12h,洗涤2‑4次。6.一种载药体系,其特征在于,该载药体系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纳米载体及该纳米药物载体负载的药物,所述硅纳米载体负载的药物为难溶性药物或者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体系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或散剂。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纳米载体、负载药物与溶剂超声混合,室温下搅拌后,减压干燥即得载药体系;所述硅纳米载体与溶剂的料液比为50mg:3mL,负载药量为20%‑60%;所述的溶剂可大量溶解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水、乙醇、甲醇、二氯甲烷、氯仿、丙酮、四氢呋喃或其混合溶剂;所述超声混合的时间为20‑30min,在密闭环境下进行,所述室温下搅拌为在室温下密闭搅拌4‑5h,之后减压干燥除去溶剂。2CN115571884A说明书1/7页一种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硅纳米载体及其载药体系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药物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硅纳米载体及其载药体系。背景技术[0002]据有关报道,难溶性药物几乎占据了上市药物的半壁江山,并且,近乎90%的候选新药物属于难溶性药物。同时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领域,而限制其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在于给药方法。研究时间显示,口服给药与注射等其他给药方式相比,简单易行,疼痛感少,安全度高,患者依从性好,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给药方式,然而,难溶性药物因其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后在消化道的溶出速度缓慢,溶出程度低,导致药物吸收不佳。多肽蛋白质药物由于其亲水性强、分子量大且在胃肠道中容易降解,导致药物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极低,口服给药难以发挥疗效。近年来,纳米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促进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