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556103103556103A(43)申请公布日2014.02.05(21)申请号201310462197.6(22)申请日2013.09.30(71)申请人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363000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延安北路(72)发明人叶汉龙(74)专利代理机构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1代理人戴雨君(51)Int.Cl.C23C8/04(2006.01)C22C38/16(2006.01)C22C33/02(2006.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防渗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碳材料,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份:铁粉81.5-86.5%;铜粉13.0-18.0%;石墨粉≤0.5%。防渗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称料;2)将铁粉、石墨粉和润滑剂混合均匀;3)铁基毛坯压制;4)铜粉件的压制;5)烧结:将铜粉件置于铁基毛坯上放入烧结炉内,在温度为1090-1140℃下,烧结20-50min得到所述的防渗碳材料。本发明的防渗材料不仅可有效使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达到防渗效果,而不会对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的硬度造成影响,工件的表观硬度不超过工件在没有渗碳气氛下的热处理硬度;工件渗碳处理后,无需进行去除防渗涂料或氧化皮的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CN103556103ACN10356ACN10355610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防渗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份:铁81.5-86.5%;铜13.0-18.0%;碳≤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渗材料的密度7.3-7.6g/cm3,表观硬度HRB≥60,抗拉强度≥320MPa;经渗碳处理后,其表观硬度HRC≥18,抗拉强度≥620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料:先按配方以下称取铁粉、铜粉、石墨粉和润滑剂;铁粉81.5-86.5%;铜粉13.0-18.0%;石墨粉≤0.5%;润滑剂0.3-0.5%。2)混粉:将铁粉、石墨粉和润滑剂加入混粉机中混合均匀,所述加入的润滑剂的质量为所述防渗碳材料总质量的0.3-0.5%,混合均匀后,再静置10-24h,备用;3)铁基毛坯压制:将步骤2)混合均匀的粉末加入模具中,在压力为400-650MPa下,压制成型得到铁基毛坯,该铁基毛坯与渗碳介质接触的区域即“有效防渗层”的密度为6.2-6.6g/cm3,厚度为1.5-7mm;该铁基毛坯未与渗碳介质接触的区域即“非有效防渗层”的密度为6.4-6.8g/cm3,厚度为0-10mm;4)铜粉件的压制:将铜粉装入另一模具中,压制成铜粉件;5)烧结:将铜粉件置于铁基毛坯上,一同放入烧结炉内,在温度为1090-1140℃下,烧结20-50min,铜粉件熔化成铜液,并渗入铁基毛坯中,烧结完毕,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的防渗碳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润滑剂先分解、再烧除、最后排出炉外。2CN103556103A说明书1/6页一种防渗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防渗材料,尤其涉及一种防渗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许多机械零件结构复杂(如齿轮轴中有花键、螺纹、齿轮),表面需要进行渗碳处理,但有些部位(如螺纹)不能被渗碳,希望保持原有的调质或正火状态,否则会影响使用性能(如脆断),造成不可预估的功能下降或丧失。因此需要保护,对这些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进行防渗碳保护处理。[0003]目前防渗碳处理大多是在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涂覆防止渗碳的涂料,该工艺特点是:零件在渗碳前需在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涂覆防渗碳涂料,然后进行渗碳淬火,最后还需将表面的涂料清除。所使用的防渗碳涂料在热处理后一般不易清除,而且不能阻止被保护的部位即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硬度偏高(可达HRC50);同时,防渗碳涂料属于一次性使用,会污染淬火设备和环境。该工艺还存在以下缺点:1、防渗碳涂料涂覆不均匀,特别是当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具有形状复杂的表面和较细小的缝隙(如螺纹)时,往往会造成不能对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的有效保护;如果涂抹过多防渗碳涂料则易造成热处理后去除困难;如果涂抹过少防渗碳涂料,易造成不能有效防止渗碳,这样被保护的部位(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会不同程度渗碳,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该部位易脆裂,进而使整个零件失效;2、易造成不希望被